![]() |
![]() |
![]() |
![]() |
攝影 陳斌 |
隴南市位于甘肅東南邊陲,是秦巴山區(qū)、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qū)域,這里東連陜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連甘南,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qū)。這里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既多山,又多水,崇山峻嶺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
以牧馬立國的秦人先祖從這里出發(fā),披荊斬棘,一統(tǒng)華夏;楚漢之爭,劉邦遣將韓信“明修棧道”,又從此地“暗度陳倉”,成就大漢王朝;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在這里留下了出師未捷的千古遺恨。還有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
秦隴巴蜀,南北交融。隴南地域文化古今并存,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風俗民情,讓歷代文人學士心往神馳,吟詠稱頌,名篇佳作,千秋流傳。
大秦龍興
文化,既是一個地方獨一無二的印記,更是一個地方的精髓和靈魂。獨具特色的文化,承載著隴南的歷史,體現(xiàn)著隴南人的品格,也凝聚著隴南人的精神??梢哉f,隴南的歷史,就是一部昂揚向上的史詩。
四周是重重疊疊的黃土山丘,中間彎彎曲曲流出兩條河流:大一點的叫西漢水,小一點的叫燕子河,在兩河交匯處的西岸,依山面水坐落著一個小縣城,這就是隴南的禮縣。
來禮縣旅游,人們能夠尋找到西部人雄渾的力量,因為這里是秦的故鄉(xiāng)。2700余年前,締造中國第一個封建大一統(tǒng)帝國的秦人從此地出發(fā),一路向東,砥定中原。
《史記》等史書記載,秦人總是與“西山”、“西垂”、“犬丘”、“西犬丘”等地名聯(lián)系在一起。秦國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馳馬逞強。因秦人先祖為周孝王養(yǎng)馬有功,接著因征伐西戎獲勝,被賜為“西垂大夫”。最后因護送周平王東遷而受寵,得以封侯。
上世紀90年代,禮縣大堡子山發(fā)掘出土大量鑄有秦公銘文的國寶級珍貴文物,再現(xiàn)了先秦文化的燦爛輝煌,經(jīng)史學界考證為秦四大陵園之首的“西垂陵園”,大堡子山樂器坑的發(fā)現(xiàn)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被史學界稱為是“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jīng)洞和秦兵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
在隴南細細追尋這段歷史,秦的先祖為我們留下了內涵豐富的“秦人”精神。他們以中原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融合包容的精神優(yōu)勢,立足于獨特的畜牧業(yè)資源,秦人以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以求真務實的實在行為,以敢于改革的大氣魄,向西與戎狄不斷斗爭,向東與六國不懈較量。
這種樸素的進取精神在2700多年前鑄就了中國大一統(tǒng)帝國的文化靈魂。秦人走出去、向東開拓的歷史進程,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隴之秦文化誠實信用、以德報怨、寬容厚道、實事求是的文化品質。
官鵝秘境
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九寨溝神秘而遙遠。隴南卻有一個敢叫板九寨的地方,這里鮮為人知,這里風景如畫。這里游人稀少,這里坐擁四季美景卻低調的讓人心疼。這里是官鵝溝,是一片尚未被開發(fā)的原始美景。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隴南宕昌縣城郊,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秦嶺、岷山兩大山系支脈的交錯地帶,公園毗鄰中國革命歷史文化名鎮(zhèn)哈達鋪,銜接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
官鵝溝集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天象景觀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動植物分布多樣,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自然景觀奇特。根據(jù)《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有關指標,經(jīng)專家評定,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為一級。
官鵝溝水秀。這里十余個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的湖泊,猶如一串綠色的珍珠鑲嵌在溝內,湖水清澈透底,隨湖底地貌高低呈不同顏色,那些倒映在湖中的古樹像一條條巨龍臥在湖底。藍天白云和青山古樹,映入湖中,使天地渾然一體,沒有界限。
官鵝溝山俊。這里海拔在1760米至4150米之間,群山錯落,綠水環(huán)繞,古樹差天,氣象萬千,秀麗處山體你拉我牽,婀娜多姿。雄偉處絕壁懸崖直插云霄,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官鵝溝奇險。在湖泊和雪山之間,9道險峻深幽的峽谷讓人驚嘆不已。在長數(shù)百米、高數(shù)百米、寬僅十米的各種形態(tài)峽谷中,河水震耳欲聾,涼風撲面而來,懸崖古松掩日,瀑布飛瀉直下。游人到此,有身處絕境之感,只能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官鵝溝人勤。如今,居住在官鵝溝大河壩的藏族同胞是魏晉南北朝時建立宕昌國的古羌族后裔,他們的語言、服飾、生活習俗還保留著古宕昌的原生態(tài)特征。
官鵝溝是隴南大地上的一顆綠色璀璨明珠,景色迷人又不乏原始情趣,巍峨的雪山,浩瀚的林海,清幽的溪水,寧靜的湖波,高山草甸,巉巖奇石,幽深的峽谷,奇花異草,具北國之雄壯又兼南國之秀麗。
山水畫廊
山水相連、人文薈萃,山清水秀、花果飄香……驅車走進位于隴南康縣東南80公里處的陽壩鎮(zhèn),立即就會被江南小鎮(zhèn)獨特的風韻所迷戀。小鎮(zhèn)南臨巍巍翠峰,北依亂山子天然森林公園,東與一個個接天立柱相望,西南是深邃幽遠的梅園溝原始森林。密林深處的陽壩盆地,猶如一塊晶瑩的翡翠。
陽壩素有“甘肅西雙版納”之美譽。陽壩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綿延百余華里,屬亞熱帶氣候,海拔僅500米。這里東鄰漢中,南近廣元,西接莽莽林海,北有燕子河呼嘯而過,是康縣南陲一塊娟秀的河谷盆地。
沿梅園河上行,就是梅園溝天然森林風景區(qū)。兩山對峙,蜿蜒五六十里,翠色莽莽蒼蒼,河水奔騰流瀉。掩藏在深邃密林間的公路,都被濃蔭覆蓋著,如在詩畫中行走。
陽壩的林區(qū)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qū)混交林。針闊葉林相間,喬灌草植物混生,各種植物群落構成了群芳斗艷。蔥郁的樺林,肥碩的橡樹,如擎天巨柱直指天穹,薈萃成梅園溝獨具特色的森林景觀。
莽莽林海的陽壩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這里野豬、狗熊等動物活動頻繁,更有畫眉、黃鸝、花喜鵲、錦雞、藍馬雞與游人為伴。如果足夠幸運,游人還可以邂逅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
風光旖旎造就出陽壩獨特的林業(yè)產(chǎn)品。茶葉是陽壩馳名的特產(chǎn),色香味醇,清香爽口。一塊塊茶園,把一道道山灣染綠,涌波滴翠,如篷如蓋,深沉如黛。這里滿山遍野的紅青桐、水青桐,也是生產(chǎn)木耳、香菇的最佳樹木。
山水秀麗的陽壩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這里的農(nóng)民至今還保留著傳統(tǒng)習俗和生活方式。農(nóng)家多居住在綠蔭環(huán)抱、翠竹叢生之中。路邊成片的田園景象,勝似世外桃源,宛如山水畫廊。
![]() |
下一步,醫(yī)改將邁入爬坡過坎關鍵期,利益調整更加復雜,深化改革面臨醫(yī)療資源結構失衡、基層改革積極性有待激發(fā)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