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日上午11點,在特區(qū)立法會發(fā)表她上任后首份《施政報告》。從資本市場角度觀察,作為本屆特區(qū)政府解決港人住房問題的破題之作,“港人首次置業(yè)先導計劃”的推出無疑是《施政報告》的最大亮點,它將會逐步影響港人置業(yè)行為,進而影響當地樓市和股市的表現(xiàn)。
這份長達4.9萬字的《施政報告》,既闡述了林鄭月娥的施政理念,也勾畫了本屆特區(qū)政府的愿景和措施。從內容上看,促發(fā)展和惠民生構成了這份施政報告的兩翼。林鄭月娥認為,“在眾多民生議題中,房屋問題最嚴峻、最棘手、最復雜,同時卻是市民最期望政府解決的問題。本屆政府有決心并會盡最大努力去扭轉這局面?!?/p>
研讀《施政報告》可以看出,本屆特區(qū)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政策措施簡而言之可稱為:存量保留,增量突破,政策設計留有回旋空間。
林鄭月娥在報告中對房屋政策定調為,房屋不是簡單商品,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政府政策以置業(yè)為主導,政府會致力建立置業(yè)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置業(yè)希望。也即是說,房屋政策的優(yōu)先次序是助市民買樓,其次是出租公屋。這在具體政策設計上體現(xiàn)為增加“綠置居”(綠表置居計劃)房屋數量,把“白居二”(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恒?;?,推出“港人首次置業(yè)先導計劃”。
“首次置業(yè)先導計劃”的中心內容是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妒┱蟾妗返某醪綐嬎际峭高^地契條款,要求發(fā)展商除興建私人房屋單位外,須設計、興建及出售指定數目的“首置”單位,出售對象的資格由政府規(guī)定,包括是居港滿七年的香港居民,從來沒有在香港置業(yè),而收入介乎居屋收入限額和居屋限額加約三成之間,以目前居屋限額計算,這個收入上限即是單身人士的每月收入不超過34000元,而二人或以上家庭則不超過68000元。
“港人首置上車盤”在政策上是一個新突破,是給予買不起樓又不夠資格買居屋的中產階層一個買樓的希望。
有意思的是,雖然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里說,對于住屋的需求,“政府沒有可點石成金的魔術棒”,但在資本市場上,關于住屋的新政策卻立馬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得知11日公布施政報告詳情,當日開盤地產股全面上揚,新世界升幅一度擴大至3.7%,報12.48港元破頂。不過,公布政策詳情后,并未涉及農地計劃,地產股帶動大盤轉而掉頭向下。但市場人士分析,長期看,隨著政策細節(jié)越來越清晰,房屋新政對市場應是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