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定富: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有四大有利條件 |
首先是上海整體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
二是金融機構快速集聚。
三是上海的金融市場發(fā)展初具規(guī)模,形成了現(xiàn)代金融市場體系。
最后,上海的金融文化和人才基礎比較雄厚,具有比較成熟的金融文化和一支高素質的金融人才隊伍,能夠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文化和智力保證。 |
上海:一直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 |
5月10日,2008“陸家嘴論壇”閉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論壇開幕之前,領導小組就先期舉行第一次國際咨詢委員會會議,這一舉動意味深長,這表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開始更加注重國際化建設,以不斷提升其國際影響力。
瞄準市場化和國際化 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我國政府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建立起了比較健全的國家級金融市場體系,市場功能進一步增強。
在上海,又不在上海 早在去年,上海就提出聚焦陸家嘴金融城,使其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qū)。值得關注的是,在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過程中,上海一直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 | |
何為國際金融中心 |
按照覆蓋區(qū)域面積的大小,國際金融中心可分為五個級別,即全球范圍的金融中心、洲際性的國際金融中心、特定范疇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國對外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內地區(qū)性的國際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是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東京、法蘭克福、香港和新加坡是區(qū)域性但又接近全球性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更低一級別的如迪拜是中東地區(qū)的國際金融中心,蘇黎世是頗具特色的私人財富管理的國際金融中心。 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其實是可以有多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比如美國的紐約是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而芝加哥也是非常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后者在期權期貨等衍生品交易方面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