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房地產界專家學者聯名上書國土資源部和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建議啟動二次房改,解決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這一觀點隨即在行業(yè)內引起激烈爭論。
為中等收入家庭多建“平租房”
1998年啟動的第一輪房改,明確了貨幣化房改方向,即最低收入家庭租賃由政府或單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經適房;高收入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商品房。 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的現狀是保障房制度只保障低收入家庭,許多中等收入家庭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能享受保障房。據此,清華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稻葵就提出,目前我國房地產業(yè)在體制及政策上都存在問題,社會資源分配不合理,房地產業(yè)已到了“二次改革”的關頭,而二次房改的基本方向應該是建立能夠滿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賃住房制度),減輕高房價給“夾心層”帶來的壓力。
“新加坡模式”能否照搬?
“其實這種二次房改的論點并不新鮮,實質上就是學習香港和新加坡的經驗,由政府來蓋房子,然后租給老百姓,以緩解大多數人買不起房的困境。”一位本地房產業(yè)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在新加坡有86%的當地人住在政府興建的組屋里,而香港也有31%的人住在政府興建的房屋,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城市中的大量中等收入階層有了房子住,而且地方政府也有了長期的財政收入,從經營房子里面獲得穩(wěn)定的現金流,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通過賣地來賺錢。 但這種論點也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即它需要將現有的房地產業(yè)運行模式完全推倒重來,這種希望通過改寫游戲規(guī)則的方式來達到“居者有其屋”的目標,許多人覺得有些一廂情愿。 在李稻葵看來,中國樓市的一系列亂象,與現有的游戲規(guī)則有很大關系,“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這種玩法誰都玩不贏,地方政府靠賣地獲得財政收入,地價賣高了老百姓抱怨,地價賣低了地方政府又得不到財政收入,這個玩法不可持續(xù)! 上述專業(yè)人士向記者表示,事實上,中國的房地產行業(yè)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不僅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yè),而且還培育出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包括政策制定在內都會受到相當大的制約!斑@就如同以前的經濟適用房,雖然初衷不錯,但幾年的實踐下來,在一些地方還是變了味。而從目前來看,二次房改在北京等地已出現一些試點,但要想在全國鋪開還有很大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