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的意大利裔投機商移民到美國。十多年以后,他突發(fā)奇想,以一項3個月就可得到40%利潤回報的子虛烏有的投資吸引到大批追隨者。通過把后來者的錢作為利潤發(fā)給先進入的投資者,龐齊成功地在7個月內吸引3萬名投資者,并且把這項“虛無”的投資持續(xù)了一年之久。從此,一個名叫“龐氏騙局”的金融欺詐方式誕生。 近百年后,“龐氏騙局”被伯納德·麥道夫“發(fā)揚光大”。麥道夫比他的前輩龐齊要成功得多。他依靠“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用10年時間,整整套住了500億美元,影響遍及全球近300萬人。在麥道夫的受害者名單中,不乏全球知名的大銀行、精明的投資機構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富豪。 麥道夫騙局事發(fā)后,很多人感嘆:他的手段陳舊,并沒什么高明之處,類似“天上掉餡餅”的陷阱怎么就長時間蒙騙住了那些以精明著稱的金主們?事實是,“利潤”永遠是最好的“眼罩”,蒙住人們的慧眼。時間很快就證明,麥道夫騙局不是個案。巴菲特說:“每一次當潮水退去時,會發(fā)現(xiàn)到底是誰在‘裸泳’!苯鹑谖C爆發(fā)后,麥道夫只是眾多在“海水退潮”后才顯出真身的“裸泳者”中的一個。
小麥道夫“浮出水面”
當美國人還沒有從他們前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麥道夫卷走全球投資者數(shù)百億美元中回過神來,第二個美國的金融巨騙很快浮出水面。一向作風高調、善于交際的得克薩斯億萬富翁艾倫·斯坦福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月17日以斯坦福金融集團用“高于傳統(tǒng)銀行收益的高額回報”為誘餌出售80億美元存款單的罪名控告該集團創(chuàng)始人斯坦福。斯坦福集團走到了公眾的視線前。 斯坦福金融集團的總部斯坦福國際銀行設在加勒比島國安提瓜,該銀行在131個國家和地區(qū)有業(yè)務,管理資產85億美元。集團旗下另外兩家經營投資顧問業(yè)務公司在美國有30多個辦事處。 與麥道夫相比,斯坦福3家機構管理的資產總額也高達500億美元。斯坦福詐騙案的受害客戶遍及三大洲。案發(fā)后,斯坦福立刻被媒體稱為“小麥道夫”。 與麥道夫對外低調、穩(wěn)重的形象不同,斯坦福向來是一個引人注目、頗具爭議的角色。從經常出動的私人飛機、豪華游艇到全球多處豪華別墅,再到對眾多體育賽事毫不吝嗇數(shù)千萬美元的贊助,以及大方捐獻給美國兩黨的近千萬美元政治獻金,斯坦?芍^是隨時高調享受和炫耀財富。 如果說人們對70歲的麥道夫的信賴來自他在納斯達克建立起的德高望重的地位和他本人沉穩(wěn)內斂的氣質和敬業(yè)的形象,那么,對于58歲的斯坦福,人們的信任可能就來源于這個“財大氣粗”的富豪一直保持的富裕非常的假象。 當麥道夫上周終于在法庭上低頭認罪,斯坦福仍然沒有放棄“掙扎”。在決定與警方合作后,他在發(fā)給公司雇員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到,將“用盡最后一絲力氣,維護公司良好聲譽,繼續(xù)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 這句話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至今仍然掛在麥道夫公司網站上的廣告詞!翱蛻魝冎,伯納德·麥道夫本人追求完美無瑕的從業(yè)記錄,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標準,這些一直以來都是本公司的標志。”
麥道夫們“前赴后繼”
麥道夫案件爆發(fā)后,金融海嘯把全球的裸泳者逐漸沖上海岸,暴露在公眾視線中。 在美國,61歲的保羅·格林伍德和64歲的斯蒂芬·沃什作為美國康涅狄格州WG交易投資有限公司格林威治辦公室的合伙人,被指控提供虛假承諾,1996年開始從投資機構和其他投資者手中共募集了13億美元,并盜用其中的約5.53億美元。 在日本,警方逮捕了涉嫌詐騙至少14億美元的東京床上用品公司老板浪江。這個75歲的日本商人涉嫌從2001年起以每年高達36%的回報率為誘餌,詐騙3.7萬名投資者的錢財。被捕前,有記者問浪江是否感到對不起被騙的投資者,他回答:“我已經把自己的命賭上了。我向誰道歉?誰也沒有我賠得慘。你們應該明白,高回報伴隨著高風險! 在印度,最富有40人之一、印度第四大軟件外包公司薩蒂揚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拉馬林加·拉賈1月7日突然宣布辭職,承認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在辭職信中坦承,多年來夸大公司資產,把公司賬面的6000多萬美元現(xiàn)金夸大為11億美元,欺騙了所有投資人。 當一個個“麥道夫”落網的時候,人們不禁開始檢討。是金融危機太殘酷,是麥道夫們太善于偽裝,是監(jiān)管機構太無能還是投資者們太缺乏防范意識,又或者是這個被財富包圍著的世界讓太多人失去了應有的判斷力? 6月16日,法庭將最終對麥道夫案作出判決。若其所有罪名成立,他將面臨最高150年監(jiān)禁。其他的“麥道夫們”呢?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還藏在水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