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一:為何加息 有利于穩(wěn)定居民的通脹預期
12月20日,星期四,央行宣布年內第六次加息。
今年以來,我國經(jīng)濟在沿著又好又快軌道前行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CPI漲幅不斷攀升、通貨膨脹壓力有所加大的新情況。此輪物價上漲雖是結構性的,但由于今年漲價對明年滯后影響較大、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仍在上漲、理順資源環(huán)境價格將推動價格上漲等因素,未來的物價形勢并不樂觀。
“當前反通脹的政策信號決不能削弱”,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彭興韻博士說,“加息表明了政府一種負責任的姿態(tài),那就是對物價上漲決不會放任不管,這有利于穩(wěn)定居民的通脹預期!
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4.14%,已接近前11個月4.6%的CPI漲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認為,這將增加儲蓄存款的吸引力,有利于吸收一部分流動性,進而有利于緩解通脹壓力。
他分析說,由于負利率的存在,居民持有儲蓄存款的意愿下降;同時,資本市場的發(fā)展為居民調整資產組合提供了條件,居民不再滿足于持有儲蓄存款,而希望把部分儲蓄存款變成股票。當前,除了國際收支不平衡因素之外,這種貨幣(儲蓄存款)需求減少的因素也是流動性過剩的主要來源。而吸收這部分流動性,最有效的貨幣政策是加息。
這樣的觀點已得到一定驗證。今年9月公布的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央行連續(xù)加息政策已顯現(xiàn)效果,居民儲蓄意愿下降速度明顯放緩。
疑問二:為何不“顧忌”中美利差 利差縮小不會吸引大量境外資金流入
為擺脫次貸危機帶來的經(jīng)濟衰退風險,美聯(lián)儲開始進入減息周期,目前已連續(xù)降息3次。不少人認為,如果我國加息,就會進一步縮小中美之間的利差,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將推動海外“熱錢”更多地流入中國,進一步加劇國際收支失衡、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央行也非常注意保持和美國的利差,防止套匯套利資金流入。此次加息,為何不再“顧忌”中美利差呢?
“這些年的實踐表明,中美利差與熱錢流入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庇嘤蓝ㄌ寡。
他說,即使利差縮小,人民幣的小幅升值預期也不足以引起大量境外資金的流入。境外資金的流入很可能是為了追逐中國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上20%、30%,甚至更高的收益。
“過去境外資金流入主要是為了在資產市場套利,所以維持利差作用并不大,F(xiàn)在我國資產價格已經(jīng)不低,對境外資金也有一定風險,利差縮小不會吸引大量境外資金流入!庇嘤蓝ㄕf,“應當說,我國仍有一定的加息空間,不必過多關注中美之間的利差!
有專家認為,央行行長周小川最近曾表示,中國的CPI上漲和美聯(lián)儲利率調整會對中國貨幣政策產生“不小的影響”,一番權衡之后,央行還是作出了加息的決定,這充分表明了央行貫徹從緊的貨幣政策、加強金融調控的決心。
疑問三:為何貸款利率加得較少 不過多增加企業(yè)利息負擔,不加重“房貸族”還貸負擔
在此次加息中,與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相比,貸款利率僅上調0.18個百分點,為什么貸款利率加得較少、出現(xiàn)“不對稱加息”呢?
專家認為,此次貸款利率上調幅度較小,是為了不過多增加企業(yè)的利息負擔,對經(jīng)濟不致造成高強度的“降溫”。
令人矚目的是,此次加息對5年期以上的貸款利率不作調整,并且沒有上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這么做,不會加重‘房貸族’的還貸負擔,”彭興韻說。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是:隨著美國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還貸負擔不斷加重。與此同時,美國住房市場趨于降溫,使借款人難以通過出售或抵押住房來實現(xiàn)再融資。于是,一大批借款人無力還貸,導致危機爆發(fā)。由此帶來的啟發(fā)是,貨幣政策應有更好的前瞻性。顯然,央行在此次加息中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疑問四:為何活期下調、一年內定期上調較多 可使居民較快得到更多收益,提高應對物價上漲能力
此次加息,一年以內定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較大,其中,3個月期存款利率上調0.45個百分點,6個月期存款利率上調0.36個百分點,而活期存款利率卻下調了0.09個百分點,這又是為什么?
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說,上述調整有利于引導居民等各類經(jīng)濟主體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動性的同時,可以較快地得到更多的收益,提高應對物價上漲的能力。
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時下,活期存款在企業(yè)存款和居民儲蓄中的比重分別為66.1%和37.6%。此次“不對稱加息”,有縮小銀行存貸款利差之勢,而小幅下調活期存款利率可能是一個“對沖”措施,有利于維持一定的存貸款利差,從而保證銀行的收益不受太大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