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專家建言防止“漲價風”升級
    2007-07-25    王棟琳    來源:中國證券報

    “肉價漲瘋了!方便面也全要漲錢。”北京華普超市里,購物的主婦對著柜臺直嘆氣。
  從今年5月開始,豬肉價格上漲刮起食品領域的“漲價風”,帶動CPI大幅走高。上周末政府打出加息和降利息稅的“組合拳”,目標直指物價上漲。專家認為,為了防止“漲價風”升級和蔓延,宏觀調控還需更多“拳”。

漲價的源頭

  6月份CPI達到4.4%,肉價上漲“難辭其咎”。進入5月,南方北方豬肉批發(fā)價格突然間一天一個價。不久,牛肉、羊肉、雞肉、鮮蛋價格聞風上漲。這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日常食品漲價,給百姓心里蒙上一層陰影。
  肉價上漲的原因已經比較清楚,一是去年肉價過低,打擊了養(yǎng)殖戶的積極性;二是各地疫情、災害、交通影響;三是飼料漲價。應該說,這些漲價因素在經過一個生產周期后,是可以解決的。
  但令人擔心的是,物價上漲背后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最明顯的是,物價上漲與貨幣供應量之間有明顯的相關關系。流動性過剩、貨幣活期化可能是漲價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說,推動物價上漲的真實動力還是貨幣供應問題。從更廣義的貨幣度量(M3)看,其增速已經接近20%的水平,貨幣供應量的增大及流動性管控的缺口是目前CPI高位運行的主要因素。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表示,數據證明,對于滯后6個月的CPI上漲,M1可以解釋其中60%的部分。而M1同比漲幅正是從去年7月開始上漲,并于去年11月首次趕上M2。因此今年以來CPI的上漲與貨幣供應量增加關系密切。
  同時,消費的增長令人關注。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從去年同期的13.3%上漲到15.4%。消費需求增長也給物價上漲帶來了一定動力。另外還有農村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轉型等因素。
  另外,在剛過去的“限價牛肉面”事件中,蘭州物價局認為漲價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供給方聯(lián)手同時抬價。類似這樣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漲價因素,在房價上漲、糧價上漲中可能更加突出。這不能不令人擔憂。

全面通脹不可不防

  對于目前的物價上漲是否已經構成通貨膨脹,學者們有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是食品價格,甚至僅僅是肉價帶動的物價結構性上漲;有的認為CPI連續(xù)超過3%,已經構成通脹。不過,多數學者認同應該盡快采取措施防止全面通貨膨脹降臨。
  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謝伏瞻7月23日指出,是否發(fā)生通貨膨脹還要看發(fā)展;在目前的狀態(tài),還不能說“通貨膨脹越來越近了”。以肉價為例,在國家采取的措施下,經過半年左右可以回到比較平穩(wěn)的狀態(tài)。
  他認為,宏觀分析往往更多關注核心CPI。因為CPI中食品和能源價格很容易受到短期因素影響,剔除了這兩部分的核心CPI更能反映物價的未來走勢。
  從6月份的數據看,核心CPI連續(xù)第三個月保持在1%,低于2004年下半年的漲幅0.3個百分點,目前仍然比較穩(wěn)定。這反映出服務等價格并未大幅上漲。
  李慧勇認為,與2004年通貨膨脹相比較,目前物價上漲特征不同。2004年通脹是CPI上漲伴隨PPI更快上漲,整個社會無論是生活資料還是生產資料價格都在上漲。而且,當時出現(xiàn)了糧食價格供求的巨大缺口,糧價漲幅創(chuàng)9年最高。而目前PPI仍在下降;糧食供求也未出現(xiàn)巨大缺口。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下半年國際油價上漲帶動國內價格走高,糧價也受到國際糧食儲備下降影響出現(xiàn)快速上漲,則不能排除通貨膨脹的范圍和程度加深。因此,李慧勇認為,盡快采取措施遏制“漲價風”蔓延十分必要。

治理“漲價風”對癥下藥

  學者們對于上周末出臺的“雙率”政策表示歡迎,認為這一政策對于防止物價上漲和降低通脹十分必要和及時。
  從短期來看,加息的確很難從供求上解決食品領域的物價上漲問題。但加息和降低利息稅畢竟提高了實際利率水平,緩解了負利率局面,針對未來出現(xiàn)更高的通脹預期和擔憂,起到了“安撫民心”的作用。而且“雙率”齊動對于減緩儲蓄活期化傾向也是有利的。
  因此,如果下半年物價仍出現(xiàn)較大幅度增長,例如CPI超過5%,不排除再加一次息。而匯率工具也可以起到一定效果。升值速度加快相當于降低進口價格,有利于抑制國內物價上漲。
  另外,從通貨膨脹的源頭上看,下半年加大對過剩流動性的治理也十分必要。除了控制M2增速,也應該關注M1過快增長的態(tài)勢。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央行減緩了公開市場上的對沖力度,下半年在特別國債“加盟”后,央行控制貨幣供應量將更加得心應手。
  關于資源價格上調問題,專家認為應該把握好時機和節(jié)奏,充分考慮居民消費的承受能力,避免“火上澆油”。
  此外,專家還建議,政府應加大對重點漲價商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跟蹤和調查,采取措施堅決打擊哄抬價格的行為。
  對于食品領域的價格上漲,國家一方面要從加大補貼、動用儲備、進口等途徑來緩解短期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也要健全農產品( 21.90,0.00,0.00%)的信息監(jiān)測、預測和發(fā)布系統(tǒng)。
  物價波動是合理的,但漲幅過大就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對于創(chuàng)出20年新高的肉價,應該充分吸取教訓,盡量避免農民生產、收入以及物價“大小年”的局面不斷重演。
  今年以來,各地肉類和蔬菜價格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上漲。

  相關稿件
· 生豬漲價 “罪”不在飼料 2007-06-13
· 從稀有金屬漲價看“中國定價” 2007-06-12
· 農業(yè)部獸醫(yī)局局長:豬肉漲價主因是供給不足 2007-06-12
· 食品漲價:不能回避的民生難題 2007-06-04
· 王學慶:北京全球通單向收費實為漲價[圖]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