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畢業(yè)就嫁人,要嫁就嫁有錢人!薄罢夜ぷ骺础X途’。”這些流行在校園里的口頭禪,讓不少人感慨大學生越來越“拜金”。另一方面,因貧困導致心理問題的現(xiàn)象在大學生中也屢見不鮮。當代大學生的金錢觀真的遭遇困境?
一項由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杜林致開展一項調(diào)查,隨機選取了395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總體上對金錢持積極、認可的態(tài)度,但不把金錢視為成功的標志,并且認同合理理財,積極投資、愿意參與慈善捐款。
調(diào)查顯示,中國大學生金錢心理類型大致可分為“金錢冷漠者”、“金錢崇拜者”、“金錢豁達者”、“金錢拒斥者”。其中,豁達者和冷漠者的總和為60.1%(豁達者占29.1%,冷漠者占31.5%),這些人往往較為冷靜地把錢財看作身外物。
可列入“崇拜者”的大學生比例為28.8%,另有一成為“拒斥者”,占10.6%。前者樂觀地想象著“金錢的童話”,后者消極地把錢當成“萬惡之源”。但二者不約而同地缺少合理理財?shù)谋绢I,都不太擅長精打細算。對此,杜林致教授指出,大學生在學期間經(jīng)濟尚不獨立,很少有大額獨立支配金錢的機會,所以其金錢消費行為更多地是自我想象性的,缺乏現(xiàn)實體驗,往往帶有理想主義色彩。
南開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陳予老師認為,錢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可小視。從近年學生來中心咨詢的案例來看,對金錢的過分看重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急功近利、思想偏激的病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