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鳳凰衛(wèi)視的氣象節(jié)目評出了新“火爐”城市前三名,而老四的位置則有待定奪,老“火爐”武漢、重慶以及“新丁”上海、濟南都是候選熱門(7月31日搜狐網)。
“火爐”是什么?按氣象學家的說法,傳統(tǒng)的“三大火爐”其實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而已!盎馉t”之稱也不是因當地氣溫高而得名,而是城市地理位置特殊、知名度高造就了傳統(tǒng)的“火爐”。既如此,城市是否稱得上“火爐”,不妨繼續(xù)“民間”下去好了。擔心因“火爐”帽子而損壞城市形象,既多慮也不自信,而企圖通過當選“火爐”提高城市知名度,更是近乎癡人說夢。 在筆者看來,新一輪四大“火爐”城市評選沒有實際意義。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與其把目光放在四大“火爐”城市評選上,不如將公眾關注的焦點吸引到減小溫室效應上,正視氣溫升高的危害性,積極實行節(jié)能減排,鼓勵小排量轎車,搞好城市公交等具體實事。 科學家證實,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溫室效應方面。溫室效應報復人類,使得地球變得越來越熱,“桑拿天”越來越多。在以前,大家一把蒲扇、一杯涼茶,整個夏天也就過去了,F在呢?夏天一年比一年難熬。如此一來,何處又不“火爐”呢? 因此,不管是新“火爐”之爭,還是舊“火爐”摘帽,都非務實之舉。真正關心氣候變暖,就應當淡化“火爐”城市稱號的官方色彩,讓其回歸民間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