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已在市場流傳的人民幣兌換撤限消息,終于由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證實。陳德霖上周宣布,獲人民銀行批準,放寬個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上限,人民幣貸款及融資亦同時撤限,但港人每日對內地匯款仍以8萬元人民幣為限。
人民幣兌換設限始于2004年。當時人民幣在香港的資金池比較小,香港所需人民幣須拿到上海平盤。為防止海外資金沖擊內地,就給居民兌換設了每日2萬元的限額。
近年低息環(huán)境持續(xù),資金存放在港元接近零息,但人民幣定期存款普遍達3厘,同時有機會賺取匯率升值,因此香港居民鐘情人民幣產品,受限額掣肘也無可奈何。有關撤限問題相關部門去年已開始討論,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也表示,曾經研究把限額放寬至10萬元,但最后決定全數取消,方法是把港人辦理人民幣兌換業(yè)務而產生的頭寸,在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平盤。
香港金融界期盼人民幣撤限這一舉動將為香港離岸資金池擴容。目前全球離岸人民幣資金逾2萬億元,香港為最大離岸中心,憑借1.1萬億元坐擁半壁江山,本次放寬港人無上限兌換,加上貿易及投資商機龐大,業(yè)界料香港人民幣資金池規(guī)模未來可長足發(fā)展。此外,一旦滬港通大受歡迎,北上買股如達千億之數,加上外資涌入,換人民幣買A股,屆時資金池可明顯擴大。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則稱,取消個人兌換上限后,可望增加市場需求及注入新動力,估計本港資金池規(guī);蛟鲇鈨沙。
人民幣撤限之所以引發(fā)如此大反響,對香港居民而言,首先憧憬的是人民幣投資產品可以多樣化,資產配置可以更自由。由于“滬港通”開車在即,人民幣需求水漲船高,加上近年來人民幣不斷升值,香港居民愈來愈看重人民幣帶來的財富效應。此前,香港居民把手中的人民幣進行投資,主要是人民幣定期存款,因為以人民幣作其他投資相當麻煩,如要購買2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產品,要先花10個工作日將港元兌換成人民幣,沽貨后又要花10個工作日將人民幣重新兌換成港元。這不但增添匯兌麻煩,也會讓香港投資者承受兌換期間的市場波動風險。
目前,各家銀行聞風而動,紛紛推出各項新設計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如人民幣掛鉤結構存款等。信銀國際私人銀行業(yè)務兼財富管理執(zhí)行總經理趙慧玲說,過去有兌換限制時較難推出人民幣與股票掛鉤的產品。今次撤限也使人民幣貸款不受限制,該行亦將伺機推出人民幣外匯孖展業(yè)務。趙慧玲預期,隨著撤限帶來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商機,有助該行未來財富管理業(yè)務提升20%至30%。
從更廣闊的角度看,這意味著香港在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更加鞏固,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港人憧憬,人民幣的貿易結算規(guī)模,由現時占內地外貿兩成,未來或升至四至六成,意味現在全球流通約2.6萬億元的離岸人民幣規(guī)模,將會暴增。若香港是人民幣投資產品最豐富、最活躍、最有吸引力的市場,將可吸引全球天量人民幣資金匯聚香港,使得香港成為人民幣走出去的大贏家。
匯豐香港區(qū)總裁馮婉眉即稱,歡迎取消每人每日兌換2萬元上限,這標志著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發(fā)展里程碑。
至今還未止歇的“占中”鬧劇讓不少香港人擔心,國家會改變對香港金融中心的支持。如果說此前“滬港通”宣布即將開通讓香港吃了一顆定心丸的話,那么此次人民幣撤限更讓香港人相信,國家依然愛護香港,仍然把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
從多家香港媒體發(fā)表的評論可看出,輿論有一個共同意思,即這兩項政策的推出,說明國家金融改革、人民幣走出去的戰(zhàn)略部署,并未受香港近期“占中”影響,國家始終在貫徹支持香港發(fā)展金融業(yè)、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政策。滬港通與撤銷兌換上限,是內地金融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香港要用好這些政策,達成互惠互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