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視角深入分析一季度經濟數(shù)據,可以看到,中國經濟三大失衡日趨嚴重。 首先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背離。一季度M2增長15.7%,信貸增長14.9%,M2凈增額達到61951.2億元,同比增長40.88%,M2與GDP之比超過200%。社會融資總額新增61479億元,同比增長58.09%。社會融資各分項指標亦快速增長。 同一時期,GDP增長7.7%,消費增長12.6%,出口增長8.4%。工業(yè)增加值增長9.5%,比上年同期回落2.1%。企業(yè)利潤同比增長17.2%,主要是因為上年同期下降5.2%。財政收入增長6.8%,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均遠低于貨幣金融各項指標增速。 與此同時,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市場成交量和價格持續(xù)上漲,再嚴厲的宏觀調節(jié)亦遏制不住上漲勢頭。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同比增長61.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1.3個百分點,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全線上漲,房地產開發(fā)投資比上年全年加快4.0個百分點。 虛擬經濟異;鸨,實體經濟相對衰退,形成“冰火兩重天”。制造業(yè)產能過剩情況沒有好轉,鋼鐵、水泥、汽車、家電、機械、重化工、造船等主要制造業(yè)之開工率不足70%。許多企業(yè)銷售不暢,經營困難,盈利能力萎縮。以鋼鐵為例,2012年全行業(yè)利潤總額負增長,采選與冶煉業(yè)利潤亦分別出現(xiàn)-1.02%以及-37.34%的下降。 導致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冰火兩重天”的主要原因。一是寬松貨幣政策刺激流動性過剩,必然流入資產市場進行炒作。二是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國際投機熱錢利用匯率升值無風險套利,加劇國內流動性過剩,推動資產價格上漲。三是實體經濟許多行業(yè)產能過剩,迫使企業(yè)將資金投入到房地產和金融投機領域,以牟取比實體經濟高得多的收益。 其次是金融體系內部失衡。一方面是貨幣金融各項指標高速增長,新增信貸年年超過8萬億,官方利率還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卻是中小微型企業(yè)融資越來越難,越來越貴,實際支付利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納悶兒:那么錢都跑到哪里去了?新增信貸都跑到哪里去了? 事實上,信貸貨幣有相當部分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貸款派生存款,存款派生貸款,金融機構相互拆解資金,相互購買各自發(fā)行的金融產品,風險套利和監(jiān)管套利風生水起,熱鬧非凡,大型國企亦參與其中,樂此不疲,成為貨幣信用“二道販子”。金融業(yè)日益繁榮,資產規(guī)模日益龐大(銀行業(yè)資產總額已經突破130萬億),實際卻是金融業(yè)“自我循環(huán)”和“自娛自樂”,沒有完全接上實體經濟的地氣。 最后是經濟體系整體負債率越來越高,杠桿率越來越高,“頭重腳輕根底淺”,總有一天要歪倒下來。按寬口徑計算,我國政府總負債規(guī)模超過60萬億元,與GDP比例達117%,按窄口徑計算,我國政府負債總規(guī)模接近30萬億元,占GDP比例接近60%。企業(yè)負債率則更高。負債率不斷攀升,盈利能力持續(xù)下降,必然拖累實體經濟,釀成金融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