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國,即便再忙,我也會盡可能在閑暇時間去逛最受當?shù)鼐用駳g迎的商場尤其是超市或集市。除了偶爾滿足個人購物需求,更為了從中掌握當?shù)氐拿耧L、民情和品位。最重要的是,家用商品價格是體現(xiàn)一國貨幣購買力平價和居民生活水準的最好指標。 有種觀點認為,中國因為是發(fā)展中國家,恩格爾系數(shù)較高,所以物價自然總體較高。但深究起來,這種判斷存在因果倒置的邏輯漏洞。先不論發(fā)展中國家和恩格爾系數(shù)之間的對應標準問題,中國與國外普遍出現(xiàn)的同物不同價問題及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可能恰恰是中國恩格爾系數(shù)較高而居民生活水平較低的推手,更是未來中國經濟成功轉型必須逾越的障礙關口。 首先是農產品等初級食品。一個普遍現(xiàn)象是,無論農產品收購價格高低,中國農民從中的獲利只占最終居民農產品消費價格的很小一部分,居民大量負擔的隱形成本是路、稅、店等的費用。這種高稅費的結果是,制約了仍作為中國人口主體的農民群體的消費能力,同時消耗了城鎮(zhèn)中低收入者的貨幣購買力,最終致使價格難以真正發(fā)揮調節(jié)市場供需的作用。 其次是勞動密集型消費品。一個奇怪而又長期存在的現(xiàn)象是,對中國經濟奇跡貢獻巨大的絕大部分價廉物美商品,中外價格卻相距甚遠。其中的確有中國長期以來對外貿出口部門大量補貼因素(這種事實上的補貼具有較強的歷史原因和合理性),但更重要的原因恐在于境內高額的稅費。而這些稅費還不僅僅是很多人認為的進口關稅,還有境內的流通、工商、上架等間接稅費。當你購買了一條動輒高達幾百元人民幣的Levi's牛仔褲,可曾知道,自己其實為大量的行政、稅務費用埋了一大筆單。如此,雖然中國的基本消費品早已供過于求,過剩產能卻有增無減,背后的重要原因便是,長長的供應鏈條上積聚了太多的利益相關者,真正的產業(yè)升級亦無從談起。從國外買“MadeinChina”、網上代購如此盛行就不難理解了。 其三是奢侈消費品。去年中國海外消費據(jù)說已高達1020億美元,而近期又報道中國內地已成美國、中國香港以外的第三大瑞士表消費地。因為歷史發(fā)展水平很低和產業(yè)升級困難,中國的高收入和高消費群體購買國外奢侈品牌雖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大量的消費及乘數(shù)效應外流和損耗在降低中國產出質量的同時,更固化了中國畸形的經濟結構。即,大量的消費需求國內無法真正供給,國內能大量供給的要么部分人消費不起,要么被部分人嗤之以鼻。 當北京新光天地的Chanel旗艦店、前門23號的PatekPhilippe專賣店以及上海恒隆廣場的Dior概念店遇上巴黎的Cartier精品店、紐約第五大道上的Coach店鋪以及米蘭街頭越來越多的Prada櫥窗,實在令人感嘆國人強大消費能量和潛力的同時,對本土消費市場和需求扼腕嘆息。 最后是貨幣真實購買力問題。近年來人民幣對外尤其是對美元升值而對內實際貶值的現(xiàn)象,除了從國際資本流動層面找到蛛絲馬跡,更本質的成因是,內外經濟均衡點的高低不一,致使貨幣價值內外錯配。而背后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過高的稅費混亂了中國實際價格水平的形成。 從表面看,中國的稅負水平并不高,但因為國外大多是直接稅為主,且含有大量的稅負豁免、扣減和返還,中國以間接和隱形為主要特征的整體稅負水平無疑是過高的。 中國經濟轉型的終極目標和必然路徑是釋放、刺激消費,而厘清、整合并削減稅務尤其是居民稅費負擔已是必由之路,這是減小中國已經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影響的必備鑰匙,更是迎接遠處那艘依稀可見的中國經濟巨輪到來的基礎水利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