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連續(xù)幾個月在低水平上徘徊,因為PPI作為CPI的先行指標處于三年來的低位,而PPI下行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產市場調整、早幾年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的結果。所以,盡管當前CPI處于低位,但通脹壓力仍然不可忽視。央行貨幣政策不應隨著經濟數(shù)據(jù)變化而轉向。
近日公布的多個數(shù)據(jù)如PMI、外貿出口、M2等普遍好于市場估計,尤其昨天公布的9月CPI為1.9%,低于2%,讓很多人大大松了一口氣。據(jù)此,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已經見底,四季度將出現(xiàn)逐漸回升之態(tài)勢。為了促使經濟增長復蘇,央行可采取加大力度刺激政策,即國內貨幣政策要如發(fā)達國家那樣進一步寬松。但在筆者看來,當下央行貨幣政策最好的選擇,或許仍然是“以不變應萬變”。
須知,當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是外部需求疲弱,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社會運行周期等多種原因聚集在一起的結果,所以,試圖通過短期刺激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未免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在不少人看來,國內經濟增長急劇減速,可能導致宏觀經濟風險。比如,如果經濟增長率降至7%以下,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這可能導致大量國有企業(yè)破產倒閉、企業(yè)裁員、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甚至于引發(fā)嚴重的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因此,央行必須重啟寬松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降低利息、保持人民幣升值預期、保證抵押物價格平穩(wěn)等短期政策,促使經濟回到高增長的快車道上。
細細推敲,這種思維沒有跳出兩個方面的局限。一是歐美宏觀經濟調控設定的局限,以為中國同樣有一個完善的市場(但實際上歐美國家都出現(xiàn)了市場失。ㄟ^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來增加企業(yè)投資愿意;二是中國經濟永遠只能在奔馳在高速軌道上,否則就會出問題。但實際上,對中國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來說,這兩個假定都不成立。中國金融市場至今仍沒有形成有效的價格機制,而經濟增長也不可能永遠維持在不可能持續(xù)的“房地產化”的基礎之上。
比如,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9%,全國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這并不意味著為央行的貨幣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減息空間。當前國內CPI為何會連續(xù)幾個月在低水平上徘徊?首先是PPI作為CPI的先行指標處于三年來的低位,盡管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傳導到CPI,但PPI負增長一定把整個經濟的價格水平向下拉,并逐漸地傳導到CPI上去。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國內PPI下行,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產市場調整,早幾年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的結果。在前幾年“房地產化”背景下經濟迅猛增長時,早就嚴重超支了未來的增長。只要這種增長一旦開始調整,必然會出現(xiàn)嚴重的產量過剩,進而引起PPI的全面下跌。因此,市場根本就不用擔心PPI嚴重下行有多少問題,它正是整個經濟調整后復蘇的開始。所以,房價不向下調整,才是當前國內經濟最大隱患所在。房地產泡沫不擠出,永遠是中國經濟的心頭痛。
中國的CPI指數(shù)是以食品價格為主導的,9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0.79個百分點。9月是氣候條件好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故而蔬菜鮮果的價格上漲幅度不會太大。但在10月國內大部分地區(qū)逐漸進入冬季之后,蔬菜鮮果的價格就可能會上漲。事實上這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豬肉的價格經過一年多沉寂后,有可能重新處于上升態(tài)勢中。豬肉價格些微上漲,將很大程度上影響CPI上行。也就是說,盡管9月CPI下行至1.9%,國內CPI卻并非處于下行態(tài)勢,而是上行壓力不小。在全球都在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條件下,流動性泛濫不可能避免。雖然當前大量的流動性基本上進入各種資產,在推高不同資產價格,但無論是資產價格傳導還是流動性溢出都是推高CPI的重要因素。況且,國際油價基本上處于高位。我國是當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油價高企,構成了較大的通貨膨脹上行的壓力。這就為何盡管當前的CPI處于低位,但通脹壓力仍然不可忽視的原因所在。這正如央行副行長易綱上周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會上演講時所表示的,央行必須不斷地對各級政府警示通脹風險,“控制通脹是我們的頭號工作”。央行的這種政策取向,不僅因為中國經濟仍然隨時都有可能踏上快速增長道路,更因為導致國內通脹壓力的條件仍然存在。
更何況,在當前產量過剩、經濟結構調整及企業(yè)去庫存化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行業(yè)的邊際利潤率都在下降,在企業(yè)盈利越來越困難,又面臨通貨膨脹上行壓力的大環(huán)境下,如果央行貨幣政策也跟隨歐美各國走向量化寬松之路,所起到的作用實在是很有限的。試想,在企業(yè)沒有訂單,利息又在低水平上的情形下,企業(yè)怎么可能會有增長投資的意愿?而且對于銀行來說,當看到企業(yè)盈利全面下降時,也會出于對保護自身利益與風險的考量,或不愿意放出貸款,或提高利率水平。大家看到,在今年上半年利率下降之后,銀行對企業(yè)貸款的利率水平并未下降多少。反之,今年上半年央行貨幣政策些許變化,卻立即引發(fā)了房地產市場預期的改變,致使調整了兩年的住房市場價格又開始反彈,進而使得國內房地產市場問題變得更為棘手。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實當前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彈性與操作的空間并不小,但易綱副行長已明確表示,本輪刺激政策不會像2009年時的規(guī)模那么大,但會是一個“恰當”的規(guī)模,即“足以支持經濟復蘇但又不會引發(fā)通脹上升”的適當規(guī)模。以易綱這番話所透露的信息,筆者預計,央行的貨幣政策近期并不會有太多轉向,更不會隨著經濟數(shù)據(jù)變化而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