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永遠不會平靜。原本只屬于銀行和與之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小貸公司的市場,忽然冒出來許多不可小覷的外來客。 日前,有消息稱,蘇寧正在考慮在重慶成立一家全國性小額貸款公司,做供應商金融。蘇寧現有2萬多個供應商,融資需求龐大。這是在阿里巴巴試水小貸公司之后,電商對小貸業(yè)務的再度躍躍欲試。 招行行長馬蔚華曾表示,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已經削弱了銀行作為社會支付平臺的地位。以臉譜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更是威脅到銀行作為存貸中介的基本生存功能。而逐漸在小額貸款方面有所作為的電子商務企業(yè),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與銀行分羹而食的群體? 以阿里巴巴為例。其旗下的小額信貸業(yè)務,依托強大的B2C、B2B平臺,做得風生水起,正在形成一個為在線商戶提供從接訂單到融資服務的超級平臺。雖然貸款的絕對值并不大,但這是一項“螞蟻搬泰山”式的業(yè)務。日前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yè)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而在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經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 剛剛發(fā)布的金融改革“十二五”規(guī)劃中強調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小微金融正是薄弱環(huán)節(jié)之一。有調查表明,在浙江有80%的小微企業(yè)靠民間借貸,全國90%的中小企業(yè)得不到銀行貸款。從小微企業(yè)的角度來看,無非就是老生常談的信用和抵押物問題。而從銀行角度來看,大銀行自身資源有限,小企業(yè)貸款規(guī)模相對分散,風險過大、時間及人工成本高,對大型銀行來說并不劃算。所以,阿里金融新型的微貸技術為當前解決小微企業(yè)融資難提供了另一種途徑,但其卻局限在阿里生態(tài)之內,難以為更多的小微企業(yè)提供融資。如今,蘇寧的躍躍欲試讓市場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如果蘇寧出手了,相信國美也不會坐等視之,而京東、當當等曾經掀起電商大戰(zhàn)的主兒,難道就能耐得住寂寞嗎?本就暗潮洶涌的小貸市場或將刮起一股電商的勁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