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已在全球市場中站在了第一列隊。華為已超過瑞典的愛立信,成為世界最大電信設備制造商,國際電訊市場上的一大巨頭,有能力與頂尖對手交鋒。在華為之前,海爾已成為領先的白電制造商,現(xiàn)在聯(lián)想正在挑戰(zhàn)惠普的世界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地位。 華為是中國公司進軍西方市場的領軍者。在歐洲超高速4G電信網(wǎng)絡建設中,華為承接了超過一半的工程,華為現(xiàn)在還是移動手機領域的強力競爭者。如今,華為雇用14萬員工、市值達320億美元、客戶遍及140個國家,以質優(yōu)價廉的電信設備贏得市場贊譽。 華為的異軍突起激發(fā)了外國同行的擔憂,同時由于電信保密以及華為公司與中國軍方的關系,也使得外國政府產生了顧慮。比如今年澳大利亞政府阻止華為參與該國寬帶網(wǎng)絡建設。同時華為在印度和美國的商業(yè)擴張也遭遇阻力。西方政府對中國的跨國公司所獲得的補貼、低息貸款和慷慨的出口信貸總有懷疑。但反對進口的論調需要謹慎對待,因為他們時常會用來排擠競爭對手。當然,由于電信行業(yè)的敏感性,這樣的擔憂也可理解。但禁止華為對商業(yè)合同投標則有失偏頗:一是華為參與競爭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其質優(yōu)價廉的產品能幫助非洲實現(xiàn)移動通訊革命;二是阻止華為的目的并非僅出于安全考慮,而是通過支持西方電訊巨頭獲得政治投票。 強調安全的解決方案在于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更深入的審查,而非僅針對中國公司。同時華為也能通過改變自身來減輕外界對它的憂慮情緒。華為需要更加開放、透明。一種方法就是在某個全球股市尋求上市。(賀艷燕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