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政策層面暖風頻吹,釋放出貨幣寬松的積極信號。實際操作中貨幣放松也初現(xiàn)端倪。10月底,國有商業(yè)銀行放貸規(guī)?焖僭黾樱泿攀袌隼蚀蠓禄,用于小微企業(yè)貸款的金融債也獲準發(fā)行。目前來看,國內貨幣量化寬松已經啟動,但放松速度和幅度或超出市場預期,原因有以下四點。 首先,國內通脹加速下行并有望保持低位,釋放出足夠的貨幣政策空間。消費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自7月觸頂回落后,10月該指標迅速跌落至5.5%和5%。在基數效應作用下,未來一年都可能保持較低通脹水平。海外市場方面,歐債危機的避險需求推高美元指數,加之歐美實體經濟萎靡不振,雙重作用下大宗商品價格將承壓回落,因此輸入型通脹壓力預計將持續(xù)下降。 其次,我國實體經濟下滑加速但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到位,需要貨幣擴張遏制硬著陸風險。匯豐銀行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11月初值為48,大幅下挫至榮枯線下并創(chuàng)下32個月以來最低,國內工業(yè)增長放緩超出預期。工業(yè)總產值同比從6月31.1%逐級下滑到10月的25.7%。預計直到2012年二季度末,工業(yè)增長或難見起色。另外,歐美市場出口增速持續(xù)下滑,短期內難以扭轉。內外需求接力下行,經濟硬著陸風險增加!氨T鲩L”取代“控通脹”上升為調控重點,貨幣刺激已是箭在弦上。 再次,我國國際收支趨于平衡,貨幣被動投放大幅減少,主動量化寬松必要性加大。 最后,政治因素成為重要推手。一是近期“十二五”產業(yè)規(guī)劃密集出臺,明年產業(yè)和項目融資需求即將井噴。二是2011年在宏觀經濟緊縮基調下成為“失去的一年”,2012年則被迫加速推進以實現(xiàn)規(guī)劃的落地。三是受今明兩年政府換屆影響,2012年各級政府投資沖動預計較為強烈,擴張貨幣供給是政府內生需求。 以上各因素的效果疊加預計將會加速貨幣放松進程,目前,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1.5%,公開市場上也發(fā)行了大量央票,央行執(zhí)行量化寬松具備充足的“彈藥”。貨幣手段之所以成為未來經濟調控的主要抓手,是由于財政手段除了減稅之外,其余可能的操作空間較小。一是因為歐美主權債務危機促使我國財政行為趨于謹慎,二是由于地方債務風險本已累積較大不宜繼續(xù)擴張,三是減稅為導向的稅收改革或將導致財政支付能力降低。 但是,中央貨幣政策在表態(tài)上可能更加保守和謹慎,因為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業(yè)往往傾向于過度解讀和執(zhí)行中央的擴張政策,2008年的刺激計劃已是先例;另一方面,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領域的風險尚未充分釋放,新政策料將力避沖抵來之不易的調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