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美國公司,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到中國將其中方合作伙伴告上法庭。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美國超導公司和中國華銳風電之間。其發(fā)生的背景,是中國風電產業(yè)和技術近年的突飛猛進。 據報道,今年5月,作為當時超導公司最大的客戶,華銳風電因質量問題拒絕“收貨”,超導因此受到巨大損失。超導股價暴跌,市值大幅縮水,以至于財報難以按時發(fā)布!霸诟星樯稀,超導公司也難以接受“被拋棄”且被指出產品不符合要求的現(xiàn)實。遭此重挫,指控華銳風電侵權,成了其“最佳”也是唯一的武器。 超導公司在海南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華銳,將于11月23日開庭。這場披上知識產權糾紛外衣的訴訟,對于超導來講,很可能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自殺式報復”。 相對于中國企業(yè),美國公司長期在技術方面擁有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中國一直是技術輸入國的形象。以超導為代表的美國企業(yè),認為中國公司在技術上必須依賴美國公司,更不可能反超。當華銳風電宣布因產品“不合格”拒絕簽收其設備時,超導無法面對華銳風電“突然長大”的現(xiàn)實,因而一口咬定對方侵權。而此時,華銳風電通過自己800人的研發(fā)隊伍,掌握了更為先進的風電技術。 事實上,中國企業(yè)在新能源領域正在實現(xiàn)著技術上的突飛猛進和后來居上。比如,中國的光伏發(fā)電設備,早已經暢銷歐美市場。中國在2008年便已經成為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出口大國。 那么,歐美市場是如何面對這樣現(xiàn)實的呢?早在2009年,德國兩家大型太陽能公司向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申請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調查,美國方面近期也宣布要反傾銷調查。 結合近年來中國企業(yè)在海外市場上的遭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中國企業(yè)擁有產品優(yōu)勢的時候,對方揮舞的是反傾銷大棒,當中國公司在技術上崛起的時候,對方揮舞的是知識產權大棒。這已經成為歐美企業(yè)慣用的手段,這在本質上是歐美企業(yè)對中國企業(yè)技術進步的不適應。 中國企業(yè)在部分領域可能處于后發(fā)地位。但在新能源領域,完全可以有足夠的自信。有跡象表明,在核心技術上漸漸式微的超導,企圖通過訴訟挑起法律訴訟,并借助美國政府部門施壓等不正當手段干擾正常司法流程。這恰恰說明,華銳風電已是其致命威脅。 針對超導的起訴,華銳風電已向北京仲裁委員會提交了《答辯與反請求書》。究竟誰侵了誰的權,自有法律的裁決。然而,值得中國企業(yè)注意的是,在未來,如果要在技術和產品領域真正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學會更好的應對來自國外同行乃至政治勢力的打壓將極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