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歐元區(qū)各國首腦正在為如何解決歐債危機而煩惱,最終的解決方案一直都議而未決。有傳聞說,最終的方案可能在10月26日見分曉。 說起歐洲債務危機,以前總覺得是一件很宏觀的事情,但是,最近兩天和一些做實業(yè)的朋友聊了聊天,這才發(fā)現(xiàn),歐債危機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小雷大學畢業(yè)兩年多,一直和他哥哥合作做導航儀之類的電子產品。他哥哥在內地開工廠生產產品,而他則在深圳做銷售,產品主要出口歐洲。小雷接到多少訂單,他哥的工廠就生產多少產品。他們的企業(yè)雖然不大,但由于照單生產,沒有庫存積壓,成本較低,所以也做得紅紅火火的。但是,小雷剛搬到龍華一年多的辦公室,而今卻又要搬到公明等租金比較便宜的地方去了。原來,2010年雖然也有金融危機,經濟的內外環(huán)境也不是十分好,但小雷的公司銷往歐洲的產品仍然是產銷兩旺,但是,今年歐債危機蔓延,歐洲各國的緊縮政策導致經濟更加疲軟,導致消費需求減弱,小雷他們的產品即使小幅降價,也都很難賣出去了。小雷說:“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量,還比不上去年下半年的銷售量! 我女兒大學畢業(yè)后,曾經在一個手機廠工作過,后來,由于次貸危機引發(fā)的經濟危機,被工廠裁員裁了出來,而最近,這個手機廠又再度裁員。工廠陳老板說:“我們也不想裁員,畢竟這些員工都是經過我們培訓過的;如果以后我們再招工,還要對員工重新培訓。不過,現(xiàn)在如果我們不裁員的話,企業(yè)就要倒閉了! 看來,一些企業(yè)裁員也是無奈之舉。 通過和陳老板、小雷的這次對話,讓我對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也讓我能夠從普通中小企業(yè)的角度,對歐債危機的沖擊波有了直接的切膚之感。 歐元區(qū)峰會遲遲不能給出解救債務危機的最終方案是可以理解的。歐洲正在面臨重重困難:經濟復蘇乏力、失業(yè)率高企、社會矛盾加深、信心危機加劇、救助希臘困難重重……面對這些困難,歐元區(qū)統(tǒng)一貨幣政策下各國實施各自財經政策的“兩張皮”機制死穴,導致歐元區(qū)難以采取一致的措施來緩解債務和激活經濟。 要真正走出債務危機的泥潭,歐洲只有推動經濟增長、減少財務開支,才能真正地擺脫危機。但是,推動經濟增長需要有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為引擎,而減少財務開支又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相抵觸。采取緊縮政策雖然可以減少財政開支,但緊縮政策又將嚴重打擊國民的消費愿望,降低國民的消費能力,這又將使經濟增長更加無望。同時,緊縮的財政政策也導致了民眾的不滿和社會的動蕩,“歐洲之夏”爆發(fā)的民眾抗議浪潮至今未能平息,也為相關各國的政局不穩(wěn)增加了火種。如何能夠解開這些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經濟“死結”,將嚴重考驗歐元區(qū)各國政府的智慧和膽識。此次歐元區(qū)峰會將為解決歐債危機開出什么樣的藥方,目前已經受到全球目光的關注。 即使目前能夠找到解決歐債危機的良方,要到真正解決危機,使歐元區(qū)重新走上經濟增長的復蘇之路,還需要漫長的等待。在此期間,中國從事出口業(yè)務的中小企業(yè)如何才能度過嚴冬?對此,一方面需要政府減稅、提供融資便利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小企業(yè)努力苦練內功,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尤其是需要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才能驅走嚴寒,迎來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