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在香港NDF市場,人民幣出現(xiàn)大幅貶值預期。為什么在外國金融機構紛紛看空中國的經(jīng)濟和金融體系的背景下,美國政客仍強硬地拋出“2011年貨幣匯率監(jiān)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
筆者認為,這項將于11日表決的預案固然包含很多美國的政治因素,但更多是基于美國自身貿易和財政平衡的決策。如果說2003至2004年中美匯率爭執(zhí)之時,中國應該采取有底線的妥協(xié),那么面對眼下的美國政治壓力,我們則應該選擇有原則的堅持———匯率穩(wěn)定。
這是因為,美國政客對人民幣匯率的考量早已經(jīng)超出貿易層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對于改善美國的貿易平衡、改善美國的就業(yè)益處不大。但由于中國是美國主要的債權人,而美國的債務以美元債券的形式表現(xiàn),逼迫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削減美國的債務。
外界認為,美國這項立法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以平衡美國貿易。但這一做法是否能夠達到平衡貿易的目的?這一做法的真實目的又是否單純地在于中美貿易的調整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應該都是“否”。雖然美國貿易項目中最大的赤字來自中國,但在2010年,美國與88個國家有貿易赤字。如果說來自中國的貿易赤字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被壓低,那么為什么美國與其他87個國家都產(chǎn)生了貿易赤字呢?答案很簡單,美國的貿易赤字是因為美國人沒有凈儲蓄,美國人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日子,美國人用提前消費的方式透支經(jīng)濟。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能否改善美國就業(yè)呢?美國智庫傳統(tǒng)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史劍道指出,從1991至2010年的數(shù)據(jù)看,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弱時,美國失業(yè)率較低,當人民幣兌美元走強時,美國失業(yè)率反而較高!耙虼,是美國、而不是中國的政策決定了美國失業(yè)率水平!
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美國的負債以美元債券的形式表現(xiàn),美元貶值的直接后果就是對債務人“變相賴賬”。此前,哈佛大學教授、IMF前首席經(jīng)濟學家肯尼思·羅戈夫已經(jīng)直白地解釋過:“真正的問題在于災難性的負債,它不僅涉及全球經(jīng)濟,而且唯一的解決方式是通過不付款、金融壓制或通貨膨脹等手段,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建立起財富轉移機制!
但美元究竟能夠對誰貶值?對歐元?恐怕不成,畢竟歐洲的形勢更亂。對日元?恐怕也不成,畢竟在20世紀80年代的調整中已經(jīng)貶過一次。對加拿大、墨西哥?恐怕還不成,這兩個北美自由貿易區(qū)成員,一個給美國提供資源,一個給美國提供勞力。剩下的就是金磚四國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了,在美國人的算盤里恐怕只有人民幣了。
但在這個時候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呢?筆者認為,中國必須有原則地堅持匯率穩(wěn)定。這是因為當下的中國經(jīng)濟、全球經(jīng)濟和2005年有巨大的差異,中國的資本項目開放程度遠遠高于2005年。2005年的全球市場中美元還不是套利貨幣,而眼下在兩輪量化寬松之后、QE3預期仍高的情況下,美元早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套利貨幣,如果人民幣貿然升值必然成為熱錢攻擊的主要對象。而且,在資本項目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的當下,熱錢對中國的沖擊將更加猛烈。
在這個時候,中國應該在穩(wěn)步開放資本項目的同時,加大對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的監(jiān)管,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形成人民幣匯率雙邊上下波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