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寧波日報》報道,為錯開用電高峰,日本政府7月2日開始試行交叉上班。環(huán)境省是日本政府交叉上班制度的試點機構,部分職員星期六上班,平時再補休一天。日本打算積累一定經驗之后,于本月晚些時候在所有中央政府機構實施交叉上班制度。 看到這則報道后,筆者又讀到新華社的另一條消息:日前,全國多個地區(qū)遭遇高溫天氣,多地氣溫達到35℃以上,少數地區(qū)氣溫高達37℃。而筆者所在的寧波市,連日高溫天氣帶動全市空調降溫負荷快速增長,出現用電負荷峰值,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其實,早在今年5月份,“今夏將現七年來最大電力缺口”的警報便已拉響。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稱,今年是近幾年電力供需形勢最為緊張的一年,電力缺口總量可能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2004年,缺電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qū)。為此,各地推出的用電應急響應機制,也正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 夏日酷暑,電力緊張,削峰填谷,合理用電。對于諸如此類特定時段的涉電用語,公眾早已耳熟能詳。與此同時,在通過輿論宣傳,引導居民節(jié)約用電、合理用電的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率先帶頭,紛紛制訂措施,規(guī)定限制使用中央空調、提倡多用電扇降溫、空調設置不能低于26度等。這些舉措在節(jié)電省電方面,當然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用。不過,看罷新華社報道的日本政府試行交叉上班做法后,筆者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老話,覺得類似摸索和嘗試,不但有形式新意,可能更具針對實用價值。 曾有一則報道稱,政府機關是另一種的“耗能大戶”,日常辦公用電量往往是居民住宅的五倍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有效安排政府部門的錯時用電、避峰用電,對確保用電高峰的平衡過渡,真的不可小覷。因此,筆者以為,參考或借鑒日本政府的交叉上班嘗試,很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而且,畢竟許多居民群眾是在雙休日才能休息,平時則要忙于具體工作。假如有些政府部門能夠自我調度,在這些日子提供服務,其實也有利于給公眾辦事帶來更大的方便。 筆者還想到,少數政府部門交叉上班真要試行推廣開來,既能促進有序用電,又可方便群眾辦事,自然是好事一樁。但要充分發(fā)揮它的好處和作用,似乎還要加強“交叉上班信息”的預先告知。這樣的話,老百姓就能合理統(tǒng)籌時間,選擇有關政府照常工作的“休息日”去尋求幫助和服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