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商業(yè)周刊》對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做長篇報道。新東方起家雖是以提供英語出國考試服務,今天的新東方卻是一個提供全方位教育服務的上市公司,新東方的市值現(xiàn)在價值45億美元,其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也從身無分文的人成為以美元計的億萬富翁。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于1995年,在過去16年里,新東方的發(fā)展與中國經濟發(fā)展同步,更簡單地說,新東方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經濟改革讓俞敏洪有了積累私有財產的可能,對外開放給了新東方廣大的市場。 無獨有偶,在介紹新東方的兩個星期后,《商業(yè)周刊》介紹了另一家教育機構,這是一家美國的教育機構,名叫Khan
Academy(可汗學院)。相比新東方,最大的不同就是,Khan Academy是一家非營利機構,提供免費的教育服務。 Khan
Academy是由一個名叫Salman
Khan的人創(chuàng)立的。2004年8月,Khan接受他侄女的要求,輔導侄女的數(shù)學。由于他們不在一個城市。Khan就通過Yahoo的信息交流平臺對他的侄女進行數(shù)學輔導,后來,另外兩個侄子也想要得到輔導,Khan干脆就做了一個輔導的錄像,放在視頻網站Youtube,結果,其他一些學生開始看Khan的輔導錄像。由此開始,Khan一邊在對沖基金做事,業(yè)余時間就做教學錄像,越來越多的學生受益于Khan做的輔導錄像。2009年,Khan全職做Khan
Academy。 今天的Khan
Academy得到許多公司和慈善機構的財務支持,更有比爾·蓋茨這樣的粉絲。今天的美國,在中小學教數(shù)學的老師,很少有人不知道Khan
Academy。 Khan
Academy的出現(xiàn),也有其美國特色。美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商業(yè)競爭的社會,同時,美國社會也有非常大的慈善事業(yè)。這其實是一個競爭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商業(yè)競爭的部分要不斷地創(chuàng)造財富,另一方面,社會的慈善事業(yè)要分散財富,同時,給競爭之下的冰冷社會增加一些溫暖。 也許《商業(yè)周刊》報道這兩家教育機構,并非是要對新東方與Khan
Academy做一個對比,但我卻認為,新東方與Khan
Academy的確代表兩個非常典型的不同的模式,今天的中國以及將來的中國社會有新東方的位置,也更加需要發(fā)展出Khan
Academy這樣的非營利教育機構。在今后的幾年里,中國是否能有Khan那樣的精英愿意放棄成為富翁的機會,去實現(xiàn)造福社會的夢想?中國社會是否會有企業(yè)和個人去資助中國式的Khan
Acade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