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銀行發(fā)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有50萬人投資資產超過千萬。千萬富翁投資國內房地產的熱情下降,投資移民意愿強烈,該報告受訪者的億萬富翁中,約27%已經完成了投資移民。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據統(tǒng)計,在近年往美國、加拿大方向的投資移民中,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大陸。在這些移民中,絕大多數是30-40歲的社會中堅分子。然而,如果說“技術移民”是國內人才流失的話,那么,“投資移民”則可能導致國內財富的大量流失。據業(yè)內保守估計,去年,中國流向海外國家的移民資金恐怕不會少于100億元。 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也曾出現(xiàn)過“投資移民”潮。由于“休克療法”大開權貴資本的方便之門,財富迅速向少數人集中,這些人有錢之后,就開始向國外移民。在英國、美國和以色列的俄羅斯富豪,特別是那些金融寡頭,他們帶走了國家財富,逃避建設俄羅斯的義務,也因此受到了俄羅斯百姓的指責。對此,普京曾聲色俱厲地譴責他們是“逃避俄羅斯司法體系的經濟罪犯”。當然,中國今天的情況與當年的俄羅斯不可同日而語,大部分的投資移民屬于合法移民。 有人建議,有必要采取強制措施來限制投資移民,比如采取征稅、必要的審查等等,以提高投資移民的成本。然而,“強扭的瓜不甜”,何況,向往美好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要留住財富,最根本的還是要采取激勵機制。我們知道,各個國家為了吸引人才,或者為了留住人才,防止“技術移民”,都制定了比較完備的“人才戰(zhàn)略”,并把這種“人才戰(zhàn)略”提高到了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F(xiàn)在,面對“投資移民”,是否也需要一部完整的留住資本的“國家戰(zhàn)略”呢?我認為非常必要。 在投資移民中,珠三角地區(qū)之所以成為熱門,原因是那邊的民營企業(yè)家多。而這些民營企業(yè)家之所以急著“走出去”,很大的原因在于國家的一些稅收和財政制度。在中國,外資享受的往往是超國民待遇,而民營企業(yè),則處在國企和外企的夾縫中艱難生存。于是,先通過投資移民轉換身份,再以外國人的身份在國內進行經濟活動,成了許多民營企業(yè)家無奈的選擇。 缺乏公平競爭的經濟環(huán)境和制度保障,往往會損害正常的市場秩序,也是造成今天“投資移民”潮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為了吸引投資、留住投資而努力的時候,而我們的財富卻在加緊往外面跑,這難道不值得引起我們的警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