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焦點訪談》(4月4日)調查發(fā)現,大量假軍服來自武漢兩個勞保用品批發(fā)市場,對此,國家七部委組成聯(lián)合調查組突擊檢查。記者暗訪發(fā)現,前一天生意興旺的賣假軍服攤位,在當地官員通風報信后,第二天售賣假軍服的商鋪均關門歇業(yè)。當地工商局負責人否認市場存在賣假軍服現象。
近年來,盡管國家不斷加大對制假售假的打擊力度,但假冒偽劣產品卻屢禁不止。央視《焦點訪談》播出這期《聯(lián)合檢查與貓鼠游戲》的節(jié)目,更讓人們感受到了假冒偽劣活動的猖獗:就連一向被視為軍威、法威象征的軍服、警服都有仿品,甚至假肩章、假徽章、假服飾都一應俱全,而且從生產面料到生產服裝配飾,再到市場銷售,儼然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條。制假售假者的膽大妄為,可見一斑。
質疑假冒偽劣,人們往往劍指不法商家的無良和監(jiān)管部門的失責。而此次國家七部委對假軍服聯(lián)合突擊檢查,當地工商部門和行業(yè)商會積極為售假商戶通風報信,甚至主動向商家面授機宜,致使檢查效果被大打折扣。這也讓公眾看到了假冒活動猖獗的深層次原因:原來貓和老鼠未必一定是天敵和對頭,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冤家”可以和諧為“親家”。打擊假冒偽劣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值得深思。
解讀工商部門和行業(yè)商會甘當不法商戶保護傘的現象,人們不難從利欲熏心的角度得到答案:首先,容忍制假售假就是為了保護當地的既得利益;其次,保護不法商戶是為了掩蓋監(jiān)管部門失職瀆職的事實真相;其三,監(jiān)管部門甘當保護傘或有權錢交易的內幕。在制假售假涉嫌違法成為社會共識的語境下,工商部門工作人員積極為不法商戶通風報信的態(tài)度,讓人們不能不對其行為背后的權錢交易表示懷疑。
常言道,賊無底線,寸步難行。在現實生活中,大凡能夠長期從事涉黑涉賭、涉黃涉假等不法行業(yè)的,都有可能是因為“內部有人”而有恃無恐;監(jiān)管者充當被監(jiān)管者的保護傘、積極為不法分子通風報信的“內鬼”絕對不乏其人。去年6月,溫州甌海警方抓賭時,意外牽出案中案,6名公安協(xié)警竟然是“內鬼”;某物業(yè)公司因拖欠90萬元工程款被訴至法院,而法院在對其銀行賬戶上的存款進行強制扣劃時,存款卻被瞬間轉走,原來竟是銀行內部人員向物業(yè)公司通風報信……由此可見,打擊造假、售假一條龍,首先要打擊的是保護假貨的“保護傘”,唯此才能讓假貨丑行曝光于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