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 如今,這句古老的俏皮話可能會成為全球核工業(yè)的信條。過去十年,核電在公眾心中的可信度逐步恢復了,但僅僅一個不可控事件,就讓所有人又都想起了與核電站有關的種種風險。 核電行業(yè)當然在思考。全球擬議中的新核電站將近400座,其中許多是為了滿足亞洲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但仍有16座位于美國,11座位于英國,整個歐洲大陸的數量則更多。瑞典已經消除了對核電的敵意,而業(yè)內許多人士本希望,德國也能如此。 現在這些希望都破滅了。全世界都受到日本福島(Fukushima)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的沖擊,并等待著例行調查報告的出爐,在此期間,大部分新核電站項目都將暫時擱置。 投資者也會在投資這樣一個事故頻發(fā)——曾經的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和切爾諾貝利(Chernobyl)核泄漏事故,以及這一次的日本福島事故——的行業(yè)之前三思?傮w來說,核工業(yè)擁有出色的安全記錄,在公眾眼中上述事故已經超越了安全記錄的一般范疇。數十年來,死于挖煤或開采石油的人數要多得多。德國、英國和美國大部分地區(qū)都不易發(fā)生大地震。日本此次事故很可能最終會證明,現代核工業(yè)里采用的多重安全防護措施,再一次阻止了一場災難。 但事實被核事故所帶來的恐懼情緒所掩蓋。在美國和歐洲,修建新核電站的計劃將被推遲,已有的核電站將盡快被關閉。在發(fā)達國家,隨著舊核電站的關閉,主要的商機將來自關閉核反應堆的過程。 對于能源業(yè)整體而言,日本的事故令本已有分歧的現狀更加復雜。除非福島目前的問題迅速失控,導致人們喪失對于核電作為一種電力來源的所有信心,否則,中國和印度的修建計劃很可能會繼續(xù)。兩國都需要電力來維持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已成為兩國政府存在的理由。就目前而言,中印兩國都從供應持續(xù)性和成本的角度來定義能源安全。 在亞洲市場,最緊迫的問題是地震對日本脆弱經濟的影響。日本的能源需求在短期內會下降,由此擠出上月石油及其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中的泡沫。沒有多少人會押注于油價在復活節(jié)之前會高于每桶100美元。 歐洲和美國將出現更為重大的中長期影響,在那里,對能源安全的定義更多的關注于安全和環(huán)境完整性。新核電站建設的拖延和舊核電站加快關閉,都將促使發(fā)電企業(yè)投資于天然氣,作為安全且容易獲取的主要能源來源。隨著市場對不同的因素做出回應,天然氣價格已逐漸與石油脫鉤——主要因素便是美國快速轉向新開發(fā)的非傳統(tǒng)頁巖氣供應。美國生產商已在計劃以歐洲為起點,發(fā)展自己的出口市場。新的天然氣供應不僅僅來自俄羅斯和卡塔爾,還包括挪威、中亞、特立尼達、尼日利亞、北非和地中海東部——最近幾年,以色列最重要天然氣氣田中的兩個都是在地中海東部發(fā)現的。 依賴于天然氣有其政治復雜性和風險,特別是在歐盟(EU)缺乏完全一體化的電網的情況下。但與核能相比,天然氣看上去安全且容易開采,資金成本較低,對于投資者而言回收期也較短。日本災后重建時恐怕也不會迅速重建核電行業(yè)。盡管天然氣有其自身的風險,但過去幾天的事情可能會讓日本決策者相信:進口天然氣仍是最為容易的選擇。 對于福島核電站悲慘事件的回應,既不簡單也不完全相同。這些事件為業(yè)已存在的擔憂(包括來自中東的供應保障以及對全球經濟繼續(xù)大幅下滑的擔憂)增添了另一種不確定性。迄今為止,事實已經證明,2011年將是無法預期的一年,計劃都已被撕得粉碎。與其它行業(yè)一樣,在能源領域,收益將取決于彈性和靈活性。 對于核工業(yè)而言,接下來的幾天至關重要。如果福島核電站的形勢惡化,放射性物質大量泄露,那么國際社會對該行業(yè)的信心將被摧毀。得到批準的新核電站將很少(如果有的話),而歐洲和美國現有核電站也將前途未卜。一項有望提供一種重要低碳電力來源的技術將喪失公眾的信任。 只有上帝才笑得出來。 (本文作者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下屬國王政策研究所(Kings Policy
Institute)主席) (何黎/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