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還沒有全部落實,第三輪就已經在醞釀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美聯儲愿意購買比6000億美元更多的國債。伯南克強調,實行更多的寬松政策的原因是目前的低通脹和高失業(yè)。如果這兩項指標一直持續(xù)到2011都沒有改善,我們應該可以看到第四輪甚至第五輪量化寬松政策。
此前,我一直說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將首先加劇新興經濟體的通貨膨脹,而后通過大宗商品與國際貿易,傳導回美國。美聯儲的量化寬松和美國的通脹之間有相當長一段的時滯,因此,當美聯儲意識到通脹時,想制止它會為時已晚。一旦通脹形成,將會經過多年才能制服。
如果痛下決心,新興國家是可以阻止通貨膨脹的。需要做的是將其貨幣相對于美元升值50%,以及把利率提高至10%左右。動態(tài)平衡是匯率逐步貶值,以抵消相對美國較高的利率。但是,他們不可能實施如此緊縮的貨幣政策。取而代之的做法是,他們會逐步提高利率,暫時不管實際利率為負。它們的貨幣也不會大幅升值。這種政策導致的動態(tài)平衡是高通脹長期不變。新興國家目前的做法通常會以金融危機收場,因為負的實際利率會鼓勵市場通過借貸去投機?墒,如果新興國家采取反投機的政策,負實際利率就不一定會導致金融危機。
美國繼續(xù)從財政和貨幣雙方面進行需求刺激。奧巴馬政府已與共和黨達成協議,延長布什的減稅政策兩年,換取提高失業(yè)救濟金以及降低工資稅。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通過美元貶值已經幫到了美國經濟。但是,美國的失業(yè)情況的改善不會令人滿意。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供應方面來自全球各地,而需求方則仍然限于本地。用外行話來說,這就意味著需求刺激的流失會更多,也即,它會導致貿易逆差越來越大。
對需求管理的盲目固執(zhí)將使美國經濟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由于美國仍然占據全球經濟的五分之一,而美元還是國際貿易貨幣,它的錯誤政策搞砸整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改變美國的政策方向。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未來十年進入通脹時代。(本文摘自21世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