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東城區(qū)表示,擬選派干部赴美國政府部門掛職鍛煉。此外,北京東城區(qū)出臺規(guī)劃稱,將建立人才發(fā)展專項基金列入財政預算,每年投入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
到美國掛職并不是北京的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地在四川。早在2005年,四川省就選拔了5名中青年廳級干部,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州和佐治亞州政府部門,實習廳長(主任)助理,成了首批集體走進美國州級政府部門“當官”的中國官員。雖然政治制度不同,但中國同樣要搞市場經濟,同樣要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是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也擁有著較為先進的公共服務型政府模式,因此,讓中國官員到美國政府掛職,是一種近距離觀察和學習先進市場經濟社會的良好機遇。
在已經擁有四川掛職經驗的情況下,應當說,北京市東城區(qū)的干部赴美掛職也定會有所斬獲。但是,選派官員赴美掛職的思路應當更開闊。既然已經選派政府官員到美國政府掛職,那么,相應地可否選派人大代表赴美國議會掛職,法官赴美國法院掛職,黨代表赴共和、民主兩黨機構掛職呢?相對于中國人大而言,美國議會有美國議會的相異性,如果能夠通過在美國議會觀察美國的議員們是如何處理各類事件的,回來對如何當好一名人大代表自當更有裨益,其他以此類推。
從美國政治制度的構成來說,政府、議會和司法機構是三種不同屬性的構成,那么,他們這種體制在美國社會是如何運作的?對于中國的官員和人大代表、黨代表以及法官、檢察官來說,都具有很多的新鮮性。咱們深入了解美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比如我們經常說中國的不少人大代表只懂得舉舉手,還有一些當了幾十年人大代表的人,居然從來未投過反對票,那么,美國是不是也存在從來不投反對票的議員呢?如果美國議員只愿意說好話,那么他們是否還能繼續(xù)當選議員?只有實地考察、實地體驗,才能夠對這些問題做出更為深刻的回答。
同樣,美國的法官是如何處理來自四面八方的審判壓力的,他們是如何應對的?他們在社會上的無上權威又是怎么樹立的?對于迫切需要推進的中國法治進程來說,觀摩一下美國司法機構的運作程序,未必是壞事。周永康同志前不久在第二屆21世紀世界百所著名大學法學院院長論壇上表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了法律文化、法治道路的多樣性。作為具有悠久法律文化傳統(tǒng)的東方文明古國和新興的發(fā)展中大國,我們將繼續(xù)敞開胸懷,學習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边@就是說,美國法治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也是可以借鑒,也是值得借鑒的。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們在選派人員赴美掛職的層面上,完全可以解放思想,打開國門,讓更多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去美國學習和考察,讓更多美國相對優(yōu)秀的制度建設成果與經驗被引入到中國來,促使中國社會取長補短。
要想推進改革,就必須放下身段,把別人好的東西拿過來,也同時認清別人不好的東西,激濁揚清。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選派包括官員、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法官等多種領域的人員赴美掛職,既能夠鍛煉我們的干部,學習到別人的優(yōu)秀經驗,也能夠觀察到別國制度的漏洞,做到知己知彼。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