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上海高價樓盤預售審批權上移;同時要求預售備案“一房一價”。新盤單價超3萬元須通過市級房管部門預售審批,而不是由區(qū)縣直接核準。每一套住房在申請預售時就已確定參考價格,漲價超過一定幅度須重新審批。 應該說,這次上海房管部門推出的高價樓盤預售及其漲價超出一定幅度的須審批的新規(guī),其用意無疑是控制上海房價。不過,這樣的行政直接干預究竟會使上海房價走向何方?而且對樓市調控與買房人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對此筆者認為,結果很可能會是負面的。 首先就房價的統(tǒng)計角度講,眾所周知,其實房價的統(tǒng)計就像職工平均工資統(tǒng)計一樣,結果同樣也與統(tǒng)計所覆蓋行業(yè)與不同收入群體有著密切的關系。就拿房價來說,某地一定時期的房價水平,應該與本時期內的高價房所占比率有著對應關系。換句話說,如果某地在相應時期內在售高價房在平價房及經(jīng)濟適用房中所占比率相對較高,房價就會呈現(xiàn)上漲。反之,則會相反。而倘若承認這種對應關系,那上海這次推出的高價樓盤預售及其漲幅的審批規(guī)定就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地方部門可能會通過這樣的審批規(guī)定對高價樓盤上市時間、乃至節(jié)奏進行“調控”,并對社會民意或上級調控意圖作出符合自身最大利益要求的交代。而問題的關鍵是,如此的行政干預結果究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了誰的利益?結論無疑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以市場影響角度看,不得不承認,市場房價走向及其統(tǒng)計的真實性不但與調控決策相關,而且還會對買房人對房價走向判斷及是否決定買房有著相應的影響關系。就此意義層面來說,上海有關部門這次所推出的高價樓盤審批規(guī)定,在結果上不僅可能會因為房價失真而對國家樓市調控決策的正確性造成干擾,并且無疑還會對買房人產(chǎn)生一定誤導并進而對其利益造成本不該有、也不必要的利益損失。 所以,面對上海這次推出的高價樓盤審批規(guī)定,筆者認為,其中除存在可能影響國家樓市調控正確決策與買房人利益弊端外,還有一個最大風險或許是:上海會因為自身地方利益需要而“做房價”。所以,結果很可能是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