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想廢除死刑,首先應該設法將高達95%的反對民意降下來,在這方面,政治家應該有所作為!敝袊缈圃悍▽W所研究員劉仁文近來這樣分析到。(據《青年周末》)
死刑不能從根本上防范犯罪行為發(fā)生,死刑是一種“以暴制暴”,不值得文明社會所倡導。死刑也會導致冤假錯案后果難以挽回。事實上世界已有104個國家廢除了死刑。我國最終也會有走向完全廢除死刑的一天。之所以會有95%多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與其說是受到“殺人償命”傳統(tǒng)觀念及嚴刑律治的司法傳統(tǒng)的影響,毋寧說更是出于對廢除死刑可能出現的后果的極大擔憂。 “在預防腐敗犯罪方面,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像財產申報等制度所起的作用,很可能要大于《刑法》這種馬后炮性質的東西。”劉仁文研究員此說確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犯罪的良言。“最好的社會政策”確實是“最好的刑事政策”,但是當“最好的社會政策”并未得以建立與完善,民眾又怎敢相信刑事犯罪現象不會隨著死刑的被廢除而變得愈加猖獗? 政治家應在廢除死刑上對民意進行適當引導固然無錯,但是老百姓是社會治安狀況的直接利益相關人,如果現實社會治安狀況不好,再多的說教與再高深的理論都不會生效。所以就引導民意贊同廢除死刑而言,更為重要也更為根本的是要使各項預防與減少犯罪的制度建設盡快得到完善,當預防、減少刑事犯罪的制度建設基本趨于完善時,民意對廢除死刑的贊同乃至廢除死刑的最終實施也就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