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自今年7月中國證監(jiān)會將藝術品作為私募基金納入調整范圍開始,沉寂已久的藝術品基金市場再度被激活——近日,不少藝術品基金高調“登場”,如號稱“年度預期收益可達100%”的“江愛松藝術基金”,以及在國家博物館揭牌的“如琢·婧·觀唐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正在迅速取代公募成為新一輪藝術品基金回歸的主要方式,且這一輪藝術品基金背后的資金力量也更加廣泛,如“江愛松藝術基金”的背后是一家財經門戶網站,其他藝術品基金則或多或少有著礦業(yè)、房地產等行業(yè)的背景。專家表示,新一輪藝術品基金的成敗,最終考驗的還是合作藝術機構的專業(yè)性,對藝術家和藝術市場的把控力,以及金融機構配套的完善的基金管理架構。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近期推出的《藝術品投資基金運營成本分析》,藝術品基金運營過程中真正用在投資藝術品上的資金只是募資總額的一部分。1億元的基金,實際用于投資藝術品的只有6255萬元左右。如果按照20%的年化收益,3年的封閉期里,藝術品價值必須升值達150%以上。據了解,此前收益率最高的私募基金,是2009年成立的國內第一只藝術品私募基金“紅珊瑚一期”,年化收益率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