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喬治·克魯尼是在《逃離德黑蘭》榮獲第八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之后,開始接洽指導《盟軍奪寶隊》的電影項目?唆斈崾恰短与x德黑蘭》的制片人,也是本·阿爾弗萊克的好哥們。《逃離德黑蘭》在2012年票房和口碑上勝利,讓克魯尼意識到根據(jù)現(xiàn)實歷史事件改編的主旋律電影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所以他當時看到羅伯特·M·埃德塞小說《古跡衛(wèi)士:盟軍英雄、納粹強盜與尋寶之旅》,就有了改編和執(zhí)導的念頭。但從剛剛上映的影片質量來說,這部電影與《逃離德黑蘭》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影片。
《盟軍奪寶隊》講述的是1943年二戰(zhàn)期間,盟軍在意大利把納粹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的時刻。藝術家弗蘭克·斯托克斯(喬治·克魯尼飾)說服了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如果西方文明的藝術珍品在戰(zhàn)火中最摧毀或者丟失,那么勝利毫無意義。斯托克斯成立了名叫“古跡衛(wèi)士”的盟軍小分隊,成員都由博物館館長、研究人員和歷史學家這些專業(yè)人士組成,來到了歐洲從納粹手中奪回那些被搶掠的藝術品,還給它們正當?shù)闹魅恕?BR> 在被占領的法蘭西,納粹軍官維克多·斯塔爾監(jiān)督掠奪行動,被奪走的藝術品不是進了希特勒位于奧地利林茨的元首博物館,就是被戈林等納粹高級軍官據(jù)為己有?巳R爾·西蒙妮(凱特·布蘭切特飾)是法國國家博物館主管,她被迫與納粹合作。暗地里,克萊爾悄悄把一些珍貴的藝術品轉移到國外保護起來,還把被納粹奪走的藝術品分門別類、建立索引,留下了寶貴的文物劫掠記錄。古跡衛(wèi)士們感到相當沮喪,因為一些盟軍士兵和指揮官并不在乎在戰(zhàn)斗中設計的一些舉世無雙的藝術品的命運。而克萊爾也把他們當成和納粹一樣的希望把藝術品占為己有的貨色,拒絕了詹姆斯·格蘭杰(馬特·達蒙飾)提出的合作請求。與此同時,格蘭杰向西蒙妮展示了希特勒的“尼祿法令”,希特勒下令如果他本人死去或者德國陷落的話,就要以焦土政策毀滅德國境內和被占領地區(qū)的一切,以防止落入盟軍的手中。同時,格蘭杰還將一副從被關進集中營里的猶太人那里搶走的畫作物歸原主,這種舉動終于打動了西蒙妮。她同意與盟軍合作,并且給他們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是導演和主演喬治·克魯尼、馬特·達蒙、凱特·布蘭切特等等,都是當今好萊塢實力派演員,每一個主演都可以獨擋一面,再加上這種歷史事實這種題材的受歡迎程度,我們甚至都已經(jīng)開始歡呼影片的成功。但是沒想到最終呈現(xiàn)給我們的卻是如此沉悶、乏味,而且說教味兒十足的一部影片。
它繼承了《逃離德黑蘭》的所有缺點,那就是幾位主演的角色,沒有一位是鮮明和有魅力的人物角色,大多數(shù)主演都是給人的印象模糊不清,沒有自己的獨特的性格塑造,白白浪費了幾位奧斯卡影帝的資源?赐辍短与x德黑蘭》之后,除了對電影的娛樂性與政治性具有很深的對比印象,演員的表演基本乏善可陳。但是《盟軍奪寶隊》中,幾位主演都是演技派的大咖,與《逃離德黑蘭》中的群眾性演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為何也留下了呆滯的人物形象呢?
更致命的弱點,《盟軍奪寶隊》缺乏娛樂性。娛樂是電影的本質,無論是政治電影、史詩電影,如果缺乏一點娛樂性就很容陷入乏味的泥淖。更何況這部講述二戰(zhàn)期間保護文物的電影缺乏一種電影具有的那種故意為之的類型塑造。平鋪直敘地敘述,按部就班地推進,沒有緣由的高潮,幾個幽默的點顯得過于冷硬,對話更是干癟無趣,實在可惜了這么豪華的演員陣容!睹塑妸Z寶隊》唯一值得我們激動之處就在于這一點,它是根據(jù)歷史事實改編的。他們完全可以在戰(zhàn)爭的殘酷與文明的脆弱之間制造更合理的沖突,但是似乎過于尊重事實的改編,讓這部影片陷入了寫實主義的困境之中。
1943年12月29日,美國陸軍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在占領意大利期間,為了保護意大利文明,發(fā)表了一封信,其中提到:“如今,我們正在一個國家內打仗,這個國家曾對我們的文化遺產有很大的貢獻,這個國家所有創(chuàng)造的豐富古跡,曾協(xié)助催生我們所屬的文明,且在歷經(jīng)悠久歲月后的今日,這些古跡說明了我們文明的發(fā)展軌跡。我們必須盡可能尊敬這些古跡!鄙院,他又詳細說了,如果在一棟著名建筑和犧牲自己人的姓名中間選擇,那么我們的性命絕對重要,但是“抉擇不盡然都是這樣判然兩分。在許多情況下,可以既保全著古跡,又不致妨礙我們的作戰(zhàn)需求”。戰(zhàn)爭與文明看似對立,卻也不盡然都是兩難的處境,所謂事在人為。至少這部電影的意義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對文明的熱愛可以超越丑陋的戰(zhàn)爭和民族主義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