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掀起的海外資金做空中國旋風影響正在擴大。外資投行、評級機構先后上演唱空大戲,安碩富時中國25指數基金空單超過2007年最高水平,使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充滿憂慮。無獨有偶,23日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yè)4月PMI初值創(chuàng)兩個月以來新低,似乎呼應了“空軍”對中國經濟的判斷。
專家指出,目前經濟增速放緩的確暴露出一些潛在風險,但隨著基建投資、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收入分配改革等多項措施發(fā)力,中國經濟未來將走出調整期。外資機構顯然有過分夸大潛在風險的嫌疑,而海外做空巨頭更是往往通過唱空銀行股來獲得巨額收益。
“做空中國”身影頻頻
盡管近期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擴大、A股加入國際基準股票指數等利好信息陸續(xù)釋放,但A股上行勢頭并未持續(xù)多久,而一波強勢利空卻再度來襲。有數據顯示,最近幾周海外資金做空中國的身影頻頻。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ETF連續(xù)多月遭遇減倉、外資紛紛撤出離岸中國股票基金;也有私募人士透露,目前不少外資通過在港埋空單的方式做空中資銀行股。
據媒體報道,彭博社統(tǒng)計顯示,截至3月末在美上市的最大中國ETF——安碩富時中國25指數基金的做空頭寸大幅增長至4860萬股,創(chuàng)2007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安碩富時中國25指數基金跟蹤25只在香港上市的大盤H股,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移動以及中海油等多只藍籌股。而據國際資金跟蹤檢測機構EPFR統(tǒng)計顯示,在截至4月17日的一周時間里,中國股基出現了4.77億美元的資金凈贖回,該基金連續(xù)八周“失血”,凈流出資金達23億美元。
實際上,此輪大舉做空的操作與之前外資大行、評級機構及分析人士的“抱團唱空”不無關聯(lián)。國際評級機構惠譽4月9日宣布,將中國償還長期本幣債務的評級從“AA-”降至“A+”。評級機構穆迪緊隨其后,16日確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前景由“穩(wěn)定”下調至“負面”。而從3月開始部分外資投行發(fā)布報告建議客戶減持中國股票,同時買入看空中國四大銀行的衍生品。
另一方面,經濟數據偏冷似乎為這輪做空風潮提供了依據。匯豐23日公布,4月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指數降至50.3,3月終值為51.6。數據顯示,4月PMI環(huán)比下跌1.1個百分點,遠弱于歷史平均水平,顯示經濟復蘇動能趨弱。加上此前公布的3月出口數據以及一季度經濟數據,上述經濟指標的持續(xù)示弱讓不少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
多個利空信號疊加引發(fā)了股市巨幅震蕩。23日開盤后,股指在水泥建材、券商信托、航天航空等板塊殺跌的拖累下快速跳水,滬綜指跌幅超過2%,深成指跌勢更猛,跌幅達2.92%。
從港股市場來看,銀行股AH比價效應拉高也在成為市場做空的主要動能。數據顯示,其中,H股溢價率最高的是建設銀行,但溢價率僅為5.01%;其后分別為農業(yè)銀行溢價率2%,工商銀行溢價率1.81%。其余銀行股則陷入H股股價低于A股股價的局面,其中民生銀行H股溢價達-25.77%。
夸大風險內藏玄機
外資此次做空中國的背后邏輯主要是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前景黯淡以及金融、地產領域可能產生資產泡沫。
據媒體報道,做空巨頭、國際基金總裁吉姆查諾斯近日用一份19頁的PPT對唱空中國的因素逐一做出分析。據他分析,中國每年增加的新債務將拖累GDP的增長,而中國30%的GDP增長依賴于新的信貸創(chuàng)造,然而一半的信貸創(chuàng)造是游離于傳統(tǒng)的銀行渠道之外,并被投向了錯誤的經濟部門。同時,他對中國企業(yè)的盈利前景持負面判斷。
“中國經濟的確處于一個危險的十字路口,外界看空與國內的彷徨并非空穴來風!鄙赉y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從整體經濟層面來講,傳統(tǒng)經濟增長動力目前已經衰竭,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并不明確。經濟增長可能處在一個下臺階的過程中,此前高速增長掩蓋包括金融、社會等在內的風險將逐漸顯露出來,盡管潛在風險不一定就會演變成真正的危機。
一方面,有外資機構認為中國信貸擴張仍未有停止的跡象,使外界對中國影子銀行風險的擔憂有增無減。據央行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2.76萬億元,同比多增2949億元;社會融資總規(guī)模為6.16萬億元,同比增長2.27萬億元。部分國際投資者將中國的信貸擴張作為風險擴散的主要來源之一。
另一方面,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解決路徑并不清晰。有研究報告指出,地方政府平臺的債務問題受到土地財政和稅收收入下降的影響,部分平臺公司開始考慮轉型的問題,比如承載政府的保障房等民生性項目,將保障房的任務分解攤派到幾個平臺,但就其成本收益而言自身不具可持續(xù)性。
然而針對指向中國經濟基本面風險的海外唱空論調,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其存在過分夸大的嫌疑!拔也⒉徽J為海外資金真正關心中國的經濟形勢。”海通證券國際首席經濟分析師胡一帆表示,根據自己在美國及歐洲的路演經驗,海外做空機構實際上對中國證券市場尤其是銀行板塊更感興趣,這是他們反復就金融領域的風險提出質疑的重要原因。去年11月和今年1月,這些海外做空巨頭就唱空銀行股獲得巨額收益,所以他們有動機通過唱空來壓低股價進而抄底。
經濟增長潛力巨大
盡管中國經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但包括投資界、學界在內多為人士均表示,相較于新興市場,中國仍然是一個有增長潛力的市場。其中,溫州、前海等多地金融改革正在突破傳統(tǒng)制度的桎梏,這些將為實體經濟回歸“健康狀態(tài)”打下基礎。
李慧勇認為,潛在危機不一定能夠成為真正的危機,中國經濟應該利用這個契機,通過新型城鎮(zhèn)化釋放潛在內需,同時通過主動控制風險或合理改革路徑來應對風險!拔覍χ袊洕熬暗呐袛喔愃1998年到2002年的情形,當時同樣存在外圍做空和國內彷徨的困局,但最終還是走了出來,延續(xù)了9年的長期增長周期!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今年中國宏觀調控中的財政政策空間要超出貨幣政策,包括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服務業(yè)營改增方面的結構性減稅、社會保障體制方面增加投入等。短期來說,政府可以調整財政的支出結構,降低地方政府直接投資的作用,提高民生方面支出的增長。
有機構認為,上海、江蘇、湖北、湖南等華東和華中核心經濟區(qū)的復蘇可能會在二季度出現。機構報告指出,今年房地產調控會影響地產銷售,但對新開工的恢復很難產生阻力;建材、交運等中游行業(yè)旺季延后出現;大部分行業(yè)庫存水平和產能利用率處于低位,若需求改善帶來開工率上升,將迎來大范圍補庫存。此外,海外復蘇對于國內出口的正面影響也將在二季度以后逐漸顯現。
實際上,經濟復蘇的跡象在廣東沿海城市較為明顯。據廣東省統(tǒng)計局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東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12612.88億元,同比增長8.5%,延續(xù)了2012年二季度以來的穩(wěn)步提升態(tài)勢。據廣州市發(fā)改委專家分析,廣東對全國經濟的運行趨勢很敏感,廣州、深圳、佛山等地的制造業(yè)轉型升級加快,更加注重經濟發(fā)展質量,其復蘇情況也優(yōu)于全國其他地區(qū)。華東地區(qū)的江蘇經濟增速更是超過廣東,山東的勢頭也不錯。可以說,作為中國經濟的引擎,東部沿海地區(qū)的經濟復蘇勢頭不錯。整體而言,中國經濟的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