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照片 |
女孩和手中的娃娃,一樣的膚色,一樣的發(fā)型,一樣的粉色連衣裙、一樣的白色涼鞋,宛若雙胞胎。這種克隆玩偶“迷你的我”近一年來風(fēng)靡英國,不少10歲上下的女孩抱著玩偶看電視、吃飯、逛街、聚會,幾乎形影不離。
克隆玩偶始于美國企業(yè)“美國女孩”。這家企業(yè)自1998年在芝加哥創(chuàng)建以來,已售出2000萬個克隆玩偶,有44種膚色和眼睛顏色以及30種發(fā)型可供選擇。新近推出的幾款玩偶中,一款戴著助聽器,一款面向接受化療的患病兒童,沒有頭發(fā)。
一年前,克隆玩偶在英國迅速流行。英國《每日郵報》記者肖娜·錫巴里撰文寫道,她的女兒安妮和幾個好朋友人手一個克隆玩偶,“一年前,你沒法把這些11歲女孩從電腦屏幕前拉走,如今她們帶著克隆玩偶,在臥室地板上開茶會”。
安妮的克隆玩偶“貝拉”是她的生日禮物,購自歐洲第一家克隆玩偶店“我的倫敦女孩”。
“我的倫敦女孩”由凱茜·尼格爾和丈夫保羅·尼格爾于去年開辦,位于倫敦西區(qū)一個購物中心,店鋪面積不到85平方米,展示著14款玩偶和40款服裝,專為年齡3歲至13歲的女孩設(shè)計。
每款玩偶售價79英鎊(約合123美元),包括一套服裝。零售的玩偶服裝每套起價25英鎊(39美元),適合孩子穿的真人款服裝每套起價35英鎊(55美元)。錫巴里評論說,這是一個賺錢的好點子,“每次你給玩偶買一套衣服,就有壓力要給女兒買一套去配”。
保羅說,克隆玩偶市場不錯,每周售出大約50個玩偶!伴_這家店以前,我就看出這種玩偶有相當(dāng)大的市場前景,我的兩個女兒小時候一人一個‘美國女孩’,那是我去美國出差時買給她們的禮物。不久,‘美國女孩’在她們的同學(xué)中流行開來”。
保羅之后每次去美國出差,都受女兒所托,從紐約的店里給克隆玩偶購買服飾,“我買小衣服所花的時間超過在會議室的時間”。
一個周日,錫巴里帶著女兒和她的4個好朋友一起走入“我的倫敦女孩”。店里,睡衣、騎馬裝、滑冰服、晚裝,款式多樣,大小尺寸配套,小的適合玩偶,大的適合真人。孩子們走到一排排衣服前,頓時雙眼放光。
隨后,安妮繼續(xù)給“貝拉”挑選鞋子,一個女孩去選自己的克隆玩偶,另外3個女孩走進店內(nèi)的“美發(fā)沙龍”。這個沙龍每月開放一次,給玩偶和主人做相同發(fā)型。孩子們還可以學(xué)著給玩偶編法式麻花辮、梳發(fā)髻,玩得不亦樂乎。
對克隆玩偶的風(fēng)行,家長們意見不一。有人表示歡迎,認為這是傳統(tǒng)的回歸;有人則認為,克隆玩偶加深了女孩們的自戀傾向,不利心理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