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鬧劇
惡意炒作的拍賣公司一般與商家會演戲,通過專家的吹噓鑒定,給文物定價,有可能價值1萬元的東西可拍賣到300萬元,甚至更高
真亦假時假亦真,真真假假分不清。此話用在古董收藏上,可謂十分恰當。
自從去年自制“金縷玉衣”被頂級專家鑒定為天價,由此引爆古董市場驚天詐騙秘密之后,藝術品領域真假紛擾一直不斷。近日,北京衛(wèi)視的“天下收藏”節(jié)目,錯把真品當“贗品”砸的爭議,再次引發(fā)對這個行業(yè)諸多潛規(guī)則的反思。
在活躍的古董市場背后,對一件文物的鑒定為何分歧如此巨大?相關各方是利益捆綁還是炒作?即使是贗品,是否就該被砸?
有收藏界深喉表示,現在中國的收藏市場,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背后多是拍賣公司知假賣假、利益集團聯手做局、天價拍品層出不窮。
“贗品”變“真品”?
近日,首都博物館和“天下收藏”欄目組聯合舉辦的《“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引起軒然大波,以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主任姚政為主的收藏界專家認為,從被砸掉的300多件“贗品”瓷器中選擇了30余件精品,多是真品。
“30%為國家二級文物!痹诮邮堋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卟稍L時,姚政十分惋惜地說。
對此,《天下收藏》的客座嘉賓、北京華晨拍賣公司董事長甘學軍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專家質疑砸贗品一說,因為站的角度不同,他本人可以理解,但要說所砸贗品為真品,是一件非?尚Αo奈的事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天下收藏”節(jié)目中,主持人王剛有一把紫金錘,如果經在場專家鑒定持寶人的瓷器為假,在雙方簽署完畢協議后,他會揮起紫金錘將“贗品”砸碎。如果真如姚政等人所言,那王剛錘下說不定真的會有“無數”的“錘下冤魂”。
雖然對王剛所砸“贗品”有所懷疑,但一些收藏家并不能肯定。
在首都博物館的展出,算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據媒體報道,姚政先后帶了幾批專家去看了展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沒想到,里面很多是真品啊,里面的評語就很不負責任!
一件件“贗品”看下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寧玉新得出結論:“這里的‘贗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是珍品!
“我為我的言論負法律責任。至今,我鑒定過的文物打過不少官司,還沒輸過!睂幱裥卤硎。
“當一個專家說你砸的東西是真品,你可能不信,但許多人都說是,那是誰的問題?”姚政表示。
那么,這些“贗品”的評鑒究竟出自誰手呢?
“天下收藏”節(jié)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賓,常客包括學院派的收藏家有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葉佩蘭、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張寧;“官方人士”有北京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張茹蘭;還有一線的“實戰(zhàn)派”,如北京華晨拍賣公司董事長甘學軍、太平洋拍賣公司藝術品市場總監(jiān)胡智勇等。
“露臉”次數最多的則是王剛的朋友——香港永寶齋齋主翟健民,他向本報記者表示:“亂砸別人的東西,其實就跟砸自己的孩子一樣,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5位專家鑒定,并且實行一票否決。而且我們是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來做節(jié)目,絕對不會砸錯東西。”
翟健民表示,整個鑒寶過程是非常嚴謹的,因為電視臺會控制30秒之內講完一件作品的點評,只能舉例說胎質疏松、人為做舊這些很簡單的特點。
事實上,節(jié)目在現場還會錄制一個短片,為觀眾詳解這件東西到底哪里不對——這是很專業(yè)的,會從造型、畫工、胎釉、款識等做全面的講解。只不過多數時候沒辦法播出。
“仿品本身有低仿、中仿、高仿之分,此次選出來進行展覽的幾十件東西,90%以上都是高仿,一般觀眾或是收藏家隔著玻璃看,會覺得很像真的!钡越∶癖硎。
針對這一說法,姚政認為,上手并不是鑒定瓷器的必然條件。
“鐵三角”利益捆綁?
對于為何要“砸”的問題,一些收藏專家認為,是該有一個底線,若連一個底線都沒有的話,那就應該是利益所驅使。
一些人士質疑,
“天下收藏”有另外的“鐵三角”———王剛、甘學軍、翟健民。
“砸了‘真品’,‘贗品’自然當道?我們也是聽說,他們也是利益鏈牽在一起的,據說,這個節(jié)目是王剛、翟健民、甘學軍三人承包了,他們在節(jié)目炒熱的‘真品’,是否在甘學軍的拍賣公司拍賣?如果是這樣,真的很可怕,如果,一些地方博物館有沒有從他們手中買所謂的‘真品’呢?”一位收藏界人士對這樣的說法半信半疑。
對此,甘學軍與翟健民均表示,未參與投資,與節(jié)目只是“義務性”的嘉賓而已。
“天下收藏”欄目組制片人韓勇也告訴本報記者,該節(jié)目是北京自己制作的節(jié)目,并非外包節(jié)目。
“我連個贊助商的身份都沒拿著,每次的車馬費就500元!备蕦W軍對本報記者表示。
王剛是甘學軍朋友,后者偶爾做嘉賓,算是幫朋友的忙,“當初參加就是因為這個節(jié)目立意好,作為拍賣公司的負責人加入其中,就是提醒人們,收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比中六合彩還難,甚至不如買股票!
而翟健民也表示,拿的費用跟甘學軍的差不多。
至于“真品”是否通過其拍賣公司拍賣,甘學軍并未直接回答本報記者,他笑著說道:“你的這個提問,倒提醒了我可以做這生意,如果真品通過我們公司拍賣,我還真高興,我們整日里找真品找不著,這多好!
姚政表示,很多事情越辯越明,他希望首都博物館先撤掉此展覽,相關部門應對留下來“真品”的流向做調查,“可以的話,大家把他們所說的‘贗品’一件件拿上來,我們來個爭辯!
對于這個利益鏈是否成立,我們并沒有證據去證明,但一些業(yè)界人士對此行業(yè)的看法,卻值得我們思考。
一位收藏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惡意炒作的拍賣公司一般與商家會演戲,通過專家的吹噓鑒定,給文物定價,有可能價值1萬元的東西可拍賣到300萬元,甚至更高,將文物的價值炒到最大化。
“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我們不反對正常的炒作,但若通過電視媒體的宣傳,通過砸碎別人、否定別人,從而提高自身價值的方式,我們是堅決反對的!痹撊耸勘硎。
有收藏界深喉表示,現在中國的收藏市場,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背后多是拍賣公司知假賣假、利益集團聯手做局、天價拍品層出不窮,“剛接你電話之前,就有一個企業(yè)家花了20多萬元,找人看他的收藏,找到了我,全是贗品,連高仿都不是。”該人士表示。
該不該砸“贗品”
除了對真假的爭議之外,對是否該砸贗品,業(yè)界也有不同看法。
“砸了太可惜!贝掖议_完會,姚政沒怎么喘口氣,就惋惜地說道。
事實上,對于“天下收藏”欄目,姚政等收藏專家雖沒期期看,但看過的節(jié)目中,偶有對專家認為的“贗品”有所懷疑,但畢竟沒見過實物,并不好說明問題,“但好的東西至少不應該砸,漂亮的圖案、美的東西擺家里也行啊!
2009年,在遵義的一次會議上,臺灣的一位收藏家不解:為何大陸與臺灣的收藏觀念不同?無論是真的假的,不能砸,一個禮拜砸一兩個,一年百八十個就砸掉了,一家電視臺這樣,十家電視臺有多少個,這樣砸下去,把中國民間收藏——也是中國文化給砸沒了。
“我們不能說中國的民間收藏全部是真的,但至少有相當的一個比例是真的,即便有贗品,但我們改革開放才30年,文物藝術品收藏火熱,也才這幾年,仿造的可能有那么多嗎?這位臺灣收藏家的觀點警醒了我們,砸不得啊!币φ嬖V本報記者,“雖然許多人質疑反對,但沒有用啊,一個節(jié)目就砸了幾年了!
對此,甘學軍則表示,“民間是有國寶,但不是遍地都是,若遍地都是,那還叫國寶嗎?”甘學軍長期在拍賣一線,他看到許多人因為文物贗品弄得傾家蕩產。
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尤其是拍賣行,真是贗品橫行,吃虧上當的太多。
“鑒定文物,是需要資質的,即便有資質,誰賦予你砸的權利呢?100年之后,這些東西都是文物,都是藝術品,難道現在藝術品就是贗品嗎?”姚政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