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周多,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昨日再度刷新匯改以來高點。境內即期經歷窄幅震蕩之后,也超越了去年末創(chuàng)下的高位,報于6.2936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報價,早已是“捷足先登”,提前顯示出人民幣升值預期。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1美元對6.2919元人民幣,較前一日走高42個基點,并刷新2月10日6.2937元的高位。
實際上,這與近期美元指數維持區(qū)間盤整有著密切的關系。近13個交易日以來,美元指數始終運行在79.64至78.23之間,既沒有突破年初時80以上的高位,也未出現大幅下挫。
對此,興業(yè)銀行資金運營中心資深貴金屬分析師蔣舒認為,關于美聯儲何時推出第三輪貨幣量化寬松(QE3)的討論,近期似乎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美元因此缺乏大起大落的基礎,同時美聯儲也樂于看到現在的情況。不過,與去年8、9月份相比,近幾周來歐債危機的緩和跡象較為明顯,美元出現了略微下滑。
證券時報記者發(fā)現,反映境外市場人民幣升值預期的NDF報價,在中國農歷春節(jié)前后便出現了急速走高,最大點差超過300個基點。數據顯示,1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1年期NDF由年初時的6.3400升至6.2550,節(jié)后首日雖一度跌至6.2820,但隨后交易日則多數維持在6.26至6.28之間。與同一區(qū)間中間價百余基點的升幅相比,NDF所反映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已高出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