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宏觀調控。然而時隔近一月,除了一些城市采取自我調控,出臺了一些不溫不火“限價令”之外,似乎更大規(guī)模限購升級并未來臨。
調控升級將斷房企后路
此前曾有消息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已經開始調查分析部分二三線城市和中小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成因,并據此草擬新一輪的限購城市名單。中華房商合作聯(lián)合會秘書長賈臥龍直言,“二三線城市限購直接切斷樓市的"退路"。一些企業(yè)期望憑借二三線城市銷售實現業(yè)績猛漲的預想也變得不現實。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26250億元,同比增長32.9%。其中,住宅投資18641億元,增長36.1%。在調控的重壓之下,房地產投資依舊保持著高增長的態(tài)勢。眾多品牌房地產企業(yè)憑借大規(guī)模進駐二三線城市取得銷量,上半年已然取得“斐然”的銷售業(yè)績。
今年以來,各大房企取得的銷售業(yè)績大部分都出自二三線城市。從萬科剛剛公布的中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萬科實現銷售面積565.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65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7%和78.6%。而上半年萬科關注的14個主要城市的成交面積上升了1%,金額上升了8%,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五個一線城市,萬科與去年同比有小幅下降,與2009年相比有非常大幅的下降,與2007年同期相比有50%的下降。事實證明,萬科上半年取得的業(yè)績,二三線城市功不可沒。
此外,恒大、保利、遠洋等企業(yè)今年以來更是將進軍二三線城市作為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業(yè)內評價,如果真的在二三線城市展開限購,擁有全國布局的大型房企很可能將直接受到打擊,這對市場的影響絕對不可小覷,這些管理層不會不考慮。
限購只為警告地方政府
易居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預計未來僅有少數三線城市有可能加入限購陣營,數量絕不會超過20個,甚至有可能不了了之。另外,在歐債危機升級和標普調降美國主權評級形勢下,全球資本市場一片低迷,全球經濟將受到負面影響,這也會促使中國貨幣政策提前出現松動,預計屆時房地產政策也會局部松動。在整體經濟狀況尚不明朗的形勢下,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出現經濟“硬著陸”還有可能困擾著當前中國經濟。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此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升級限購主要目的是警告地方政府不要放松調控,是對“國八條”
的重申和強調,并非新一輪調控的開始。更多是表現對地方政府執(zhí)行調控政策不力而不滿。
限與不限都考驗決策層
事實上,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的較快上漲,一方面來自城鎮(zhèn)化快速推進,另一方面也包括一線城市限購后炒房投資需求的轉移助推。其實最不能讓中央政府容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對政策的“軟執(zhí)行”,在土地出讓金下滑和保障房資金短缺的壓力下,部分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或者正準備下半年暗中放松調控。
日前,廊坊市建議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價格最高不得高于9000元/平方米;廊坊作為在中央發(fā)出限購升級預期后首個主動限價城市,其“限價令”也被指有規(guī)避“限購令”的嫌疑。
也有人士指出,如果對二三線城市限購升級,就應宜早不宜遲。9-11月是銷售旺季,面對許多城市搶搭末班車的恐慌搶購,如果調控政策維持現狀,很可能出現即將限購城市又暫未限購前出現的因搶購引起的爆發(fā)性上漲。
業(yè)內分析,在樓市持續(xù)降溫、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成交低迷、全國價格漲幅趨緩、少數城市價格微跌等綜合情況下,政策面進入密切觀察期,重在落實已有政策,“政策底”隱約可見,因此目前判斷高層釋放限購升級的目標,警告的成分多于實質性動作,更大規(guī)模調控升級的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