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持卡人覺得信用卡積分是可有可無的“雞肋”,不關注自己的信用卡里面有多少積分,什么時候到期,白白錯過了兌換禮品的機會。其實,隨著銀行間信用卡業(yè)務競爭的日漸激烈,信用卡的積分獎勵和兌換活動也越來越吸引人,對于喜歡用信用卡消費的持卡一族來說,積分也可以算得上一筆不小的財富,不妨趕緊趁著銀行積分增值的機會為自己的信用卡積分增加購買力。
積分“購買力”不給力
“17萬積分兌換一條狗繩”這樣的新聞突然讓很多持卡人意識到,眾多銀行悄無聲息地提高了禮品兌換需要的積分數,價值一兩百元的東西,現在要數十萬分才能兌換。自己辛苦積攢的積分正被銀行以很快速度“通貨膨脹”掉。
和前兩年相比,現在信用卡積分兌換的門檻提高了不少,1萬分以內可以兌換的禮品幾乎絕跡,并且換同樣的商品需要的積分,比以前漲了不少。比如建設銀行信用卡兌換一臺iPod需72萬積分,而在兩年前只需70萬分,現在持卡人得多刷2萬元,才能獲得和之前一樣的產品。
有關數據顯示,刷卡消費1元值0.0020元禮品價值的標準在信用卡業(yè)內比較普遍。但是換算下來,1000元只能換2元的禮品,100萬元才換2000元的禮品。按照一個普通持卡者的消費水平,每月刷卡2000元,需要500個月,約合41年才能兌換2000元的禮品。這就是導致如今刷卡積分市場不溫不火的本質原因。41年兌換2000元禮品,如果再加上通脹期人民幣升值、CPI上升的多種因素,刷41年卡換來的2000元禮品對于持卡者而言并無太大意義。
銀行“變法”刺激積分消費
不過,當“積分貶值”這一說法被越來越多的持卡人所認同時,銀行則開始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刺激“積分”消費,進而刺激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最近招商銀行就在本銀行網站上推出“99積分起兌”活動,從保溫瓶到酸奶機,再到沃爾沃轎車的試駕,兌換這些禮品的積分數量要比之前大幅優(yōu)惠。
興業(yè)銀行則推出“1積分秒殺”活動,參與者可以只用1個積分換到價值600多元的德世朗歐式多用湯鍋。
不過,要想用優(yōu)惠積分拿到心儀的商品,持卡人還得付出一點代價。以招商銀行為例,持卡人要參加“99積分起兌”,必須先符合他們的入門篩選:必須在2011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滿足當月(自然月)刷卡滿6筆99元(可累積積分的單筆交易金額滿99元)的首兌客戶。也就是說,你起碼要在一個月里刷卡消費594元,才能換取兌換的資格。另外,能不能最后兌換到,還取決于你的反應能力以及你電腦的速度,因為推出的優(yōu)惠換購商品數量有限,銀行采用的是網絡購物當中流行的“限時秒殺”策略,所以不一定人人都能換到性價比高的商品。
興業(yè)銀行推出的活動,道理也一樣,持卡人首先要滿足比較苛刻的條件,才能拿到參與秒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