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年改擴建的中國國家博物館3月份免費面向全世界開放以來,每天接待數(shù)千人參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免費開放使參觀博物館的觀眾數(shù)量明顯增加。有些省份的博物館自陸續(xù)開放的3年間,觀眾增量達到免費開放前的數(shù)倍。這些場館是否能適應由此帶來的入館參觀人流與人群變化?它們的文化傳播、社會教育功能實現(xiàn)得如何?
“金字塔”型講解團隊帶你走進“社會大學”
2008年,中國財政部組織力量對全國各博物館門票收入和年度運營經(jīng)費情況進行核查并設立了免費開放專項補助資金。
2008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共計撥付52億元,地方財政在這方面投入的配套經(jīng)費達到10多億元。這項由政府“埋單”,從上至下推動的政策帶來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這讓許多一輩子從未走進博物館的人邁進了博物館的大門。
包括北京在內的博物館參觀人數(shù)一直不斷攀升,并在參觀者結構方面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外地觀眾從原來的少數(shù)變?yōu)楝F(xiàn)在的“半壁江山”,社會低收入群體開始大量走進博物館,未成年人的群體也在不斷增加。
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已經(jīng)演變?yōu)橐凰C合型的“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里,學費是免費的、課堂是生動的、氣氛是活躍的、知識是無窮的。在這里沒有畢業(yè)生,走進博物館的人都成為了終身學子。
陜西歷史博物館辦公室主任朱銘介紹,為了滿足免費開放后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參觀需求,他們的講解詞有3個不同的版本,分別針對兒童、青少年與成年人,并構建了一個由志愿者、大學生、正式在編員工與專家組成的“金字塔”型講解員隊伍。
河南博物院副院長丁福利透露,針對中小學生觀眾,他們建立了由160多名志愿者組成的小講解員隊伍,這些志愿者大的十五六歲,小的只有七八歲。
展覽進社區(qū)出國門促進文化外交
“免費開放后,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越來越顯現(xiàn),這一點已經(jīng)成為博物界與教育界的共識。”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說。
“學生中流傳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紹興魯迅紀念館館長陳勤說。中學語文課本共收錄了10多篇魯迅的文章,且都是重點文章,但魯迅文章中不好領會的地方比較多!皫W生參觀紹興魯迅紀念館,將之變成理解魯迅的‘第二課堂’,很多文章中不好領會的地方便迎刃而解了!
許多省區(qū)市將博物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博物館成為“第二課堂”。將博物館全面納入學校的教育計劃,通過《成長記錄手冊》詳細記載學生參觀博物館的過程。近3年,杭州市屬博物館接待中小學生超過200萬人次。
許多博物館還嘗試著把自己的展覽送進社區(qū)、廠礦、農村、兵營,讓更多觀眾直觀地認知和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博物館除了服務社會、行使教育職能之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文化交流與研究。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博物館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配合國家和北京市的重要外宣活動,引進了《公平的競爭——古希臘競技精神》、《大英博物館之250年藏品展》等一批國外優(yōu)秀展覽,赴英國、希臘等地舉辦了《帝王之都——北京文物珍寶展》、《中國長城文化展》、《北京城市圖片展》等專題展覽,充分展示了“人文北京”的獨特魅力,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從“看熱鬧”到“品文化”免費開放面臨新問題
萬事開頭難。在免費開放的初期,我們看到了不少不盡如人意之處。一家博物館的負責人坦誠地說,在博物館人流量高峰期,難免出現(xiàn)大人看文物,小孩看屁股的現(xiàn)象。
有時出現(xiàn)的場景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文化素質高的看字畫,拾荒者拾礦泉水瓶,夏天成為附近社區(qū)居民的乘涼處、冬天便是個別拾荒者與流浪漢避風港的情況也無法避免。
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大小小的問題凸顯出來,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其實不僅僅關系到財政經(jīng)費問題,更關鍵的是由此帶來管理上的難題。
春節(jié)期間福建省博物院“試水”免費開放,卻遭遇了“受傷”的尷尬。福建省博物院春節(jié)期間試行免費開放,僅僅幾天就接待游客近8萬人次,因參觀人數(shù)過多導致自然館內一些藏品受損。這種情況在各大博物館并不少見,顯然在追求文明的同時,博物館也付出了代價。
另有業(yè)界人士指出,免費開放以后,要讓前來“看熱鬧”的觀眾真正轉變成“品文化”的觀眾,這樣才能起到博物館的作用。
一些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表示,面對免費開放,不光是把門打開就完事,還要考慮更多的服務細節(jié)。
董保華說,過去在一些地方,博物館是一個安置人的地方,現(xiàn)在免費開放以后,博物館的文化、文明成果能不能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共享?以前是缺少錢,博物館基礎設施差,眼下不少博物館的硬件已經(jīng)是鳥槍換炮,館員素質提升等軟件建設又如何與時俱進?這些都是博物館免費開放面臨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