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2.6-12.10),滬指窄幅震蕩,周下跌0.05%,全周成交5469.77億元;深指周上漲0.14%,全周成交4700.17億元。滬深兩市周總計成交10170.09億,與此前一周相比萎縮約2380.79億。由于上周末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再加上央行年內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有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調控符合市場預期,年內加息的恐慌緩解,滬深股市有望迎來技術性反彈。但也有部分機構認為,抑制通脹的目標遠未達到,貨幣政策仍將繼續(xù)保持緊縮。
統(tǒng)計局11日公布的11月經濟數據顯示,11月居民消費價格(C
PI)同比上漲5.1%,創(chuàng)28個月新高。央行10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640億元,至此,今年以來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已超7.4萬億元,距離7.5萬億元全年信貸增長目標只有一步之遙。
此外,央行10日決定,從12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
.5個百分點。此次上調準備金率凍結資金約3500億元左右。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央行政策目標并沒有達到,抑通脹效果還不夠明顯,本月仍有可能加息或者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隨著調控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xiàn),通貨膨脹失控的風險將逐漸降低,初步預計12月份C
PI漲幅4.5%。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C
PI漲幅會持續(xù)回落,申銀萬國預測,明年雙節(jié)和6月份物價仍然會比較高。經濟穩(wěn)定、通脹高企這個組合決定了通脹仍然是主要矛盾,控通脹仍是主要宏觀調控目標。除了點剎式的行政調控之外,三率齊升仍然是主要手段。在第六次上調準備金率之后,利率上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仍然很大。
長江證券也表示,當前的政策調整在改變市場參與者通脹預期方面做得不夠,市場對于通脹的擔憂短期內解決的可能性很小。長江證券稱,通脹的高企用存款準備金率作為風險釋放“顯然是不夠的”,真正的“靴子”很難講已經真的落地了。
由于利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釋放,分析師普遍認為市場短期內有望企穩(wěn)回升,但此次市場反彈的幅度可能極為有限。
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滕印認為,短期看,前期的下跌已經部分釋放了市場風險,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
.5個百分點,將可能是“利空出盡”。總體看,隨著不確定性因素的明朗及年底結賬效應沖擊的弱化,市場有望逐步走穩(wěn),指數震蕩格局下的結構性機會仍將是市場運行的主要特征。
信達證券研發(fā)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則認為,在經歷了上周末央行的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央行年內加息的預期仍然存在,但可能性已經減弱,他預計,本周大盤總體將呈現(xiàn)止跌回穩(wěn)反彈的趨勢,股指將在2750點至2900點之間進行區(qū)間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