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地震的救援活動進入第6天,新華社記者從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獲悉,截至4月18日晚上,玉樹地震遇難人員達1706人,失蹤256人,受傷12128人,其中重傷1424人。 仍有不斷的人馬奔赴災區(qū),找尋生命的痕跡——只要有生命的呼喚,救援,便永不放棄!而對于這場災難的幸存者和生還者來說,痛苦需要掩埋,家園還要重建,生活仍將繼續(xù)。 讓我們?yōu)橛駱淦砀!駱洳坏,玉樹加油?/FONT>
救援,永不言棄!
又見迷彩! 救出孩子,有一種勝利的感覺
一個個身穿迷彩的士兵,將一位位受傷群眾或抬、或背、或抱地送上引擎轟鳴的飛機;又將飛機上卸下的各種抗災物資或推、或扛、或提地送往一輛輛汽車……
在新華社記者轉機前往玉樹的西寧機場候機廳,滿是身穿迷彩服的士兵,他們體格壯實,膚色黝黑,神色疲倦。 “是去玉樹救援嗎?”記者問。 “玉樹已經有我們的戰(zhàn)友了,我們是在西寧機場負責救災物資的搬運!睉(zhàn)士回答。 一個多小時后,記者轉乘的傷員運輸機降落在玉樹機場,遍地的迷彩讓人為之一震。 一個個身穿迷彩的士兵,將一位位受傷群眾或抬、或背、或抱地送上引擎轟鳴的飛機;又將飛機上卸下的各種抗災物資或推、或扛、或提地送往一輛輛汽車…… “我們是15日凌晨兩點趕到玉樹的,已經在結古鎮(zhèn)進行了兩天的生命救援。”一位叫趙彥軍的士兵對記者說。14日上午十點,地震發(fā)生后兩個小時,他所在的青海省軍區(qū)某步兵團便集結完畢,進發(fā)玉樹!坝捎跁r間緊,我們每人只發(fā)了一點點面包,一瓶礦泉水就出發(fā)了。我們爭分奪秒,就想早一分鐘趕到災區(qū)實施救援,一路聞到的都是汽車急剎車的膠皮味。” 小趙向記者回憶起第一個成功的施救:“那是一個七歲的藏族男孩和他的外婆。我們都歡呼起來,有一種勝利的感覺!斁瘸龅牟刈逋么竽粗赶蛭覀儽硎靖兄x,并且緊緊握住我們的手時,我們特別激動。”
廢墟上的紅飄帶 能多救一個就多救一個
無論是在殘垣斷壁的廢墟上,還是在人流涌動的災民安置點,在震后的玉樹,隨處都有胸前系著紅布條的志愿者的身影。
家住結古鎮(zhèn)的23歲藏族青年尼瑪扎西在江西省吉安市的一家醫(yī)院上班。4月14日早上9點多得知家鄉(xiāng)地震后,他趕緊給家里打電話,沒有人接! 坐火車,換汽車,換出租車……尼瑪扎西整整走了3天3夜,17日早上6點才回到結古鎮(zhèn)。在他回鄉(xiāng)的背囊里,感冒藥、紗布等藥品塞得滿滿當當——作為一名醫(yī)生,尼瑪扎西知道,哭泣的家鄉(xiāng)現在最需要什么。 尼瑪扎西沒有回家,直接跑到玉樹州體育場當上了志愿者——半道上,他已接到親戚的電話,得知家里的房子全塌了,但父母并沒有受傷。 家里需要自己,但家鄉(xiāng)更需要自己,尼瑪扎西立即在自己的崗位上忙開了。 和尼瑪扎西一樣住在結古鎮(zhèn)的28歲青年扎西,是玉樹州團委的工作人員,也是這支青年志愿者隊伍的隊長。 “地震當天下午1點多鐘,在州團委的領導下,青年志愿者隊伍成立,很快就召集了30多人,合力從廢墟里救出2個人!痹髡f,整整一天,大家沒有喝一口水吃一口飯,心里頭只有救人,能多救一個人就多救一個。
生活,還將繼續(xù)……
首所復課的學校: “太陽照常升起”
4月17日,玉樹地震發(fā)生80個小時后,玉樹州孤兒學校60多名學生和十幾名老師齊唱國歌,在災區(qū)率先復課。 下午3點半,師生們站在損毀的教室前,向地震中遇難的各族同胞默哀。他們身后,黨旗和救援隊的旗幟隨風飄揚。這所孤兒學校是一所九年級義務學校,在4月14日玉樹7.1級強震中,學校校舍損毀,但由于老師們全力救援受困學生,各族同學相互幫助,全校160多名學生無一遇難。目前約100名學生已被親戚領回家中,其余60多名學生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內,在老師陪伴下度過了三天。 簡短的復課儀式后,同學們進入板房教室開始上課。九年級學生邊措告訴記者,地震以來,每天經歷的事情印象都很深,尤其是今天復課!翱吹绞迨鍌兘o我們搭帳篷、建板房,讓我們盡快開始學習知識,心里特別感激,也特別激動! 四所新搭建的板房教室已在原教室東側一處空曠地帶建成,每個教室可容納約40人。參與建設的鋁電公司員工王四東說:“這四個板房教室是今天早上開始搭建的,孩子們的學習不能耽誤,所以我們集中了40多個人,加快了搭建速度! 邊措說:“昨天,溫爺爺來看望我們,和我們合影。我相信溫爺爺的話:生活就像太陽一樣充滿希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太陽都會照常升起!
恢復營業(yè)的首間“夫妻店”: 生意很搶手
在結古鎮(zhèn)民主路離體育場不遠處的一個路口上,靠著一根電線桿的3個破舊的小紙箱,成為老朱夫婦這家特殊震后“夫妻店”的所有門面。 從倒塌的小店貨架中搶出來的鞋墊、礦泉水、雪碧、橙汁、紙巾、蠟燭、毛巾,很干凈,標價也很實在:蠟燭,10元5根;礦泉水,2元1瓶;毛巾,2元1條…… 這間夫妻店的生意很搶手。 “有吃的嗎?”一名戴著口罩的小伙子問。 “不好意思,沒有!崩现齑。 “有牙刷嗎?”兩個拎著行李袋的女警問。 “沒有! 從下午4時“開市”以來到6時,短短2個小時,這間“夫妻店”的營業(yè)額已達約300元。老朱愛人左手攥著下午的“業(yè)績”,開心地露出了一口稍微發(fā)黃的牙齒。 夫婦倆原來的店面,在“4·14”地震中倒塌,這些貨物是他們從縫隙中搶出來的。 來自山東菏澤的老朱夫婦來玉樹才僅僅一年,就碰上了這次強烈地震!熬退隳軖赍X又有什么用,人沒了,就孬了。要是我們的樓孬一點,就難說了!睂θ夷茉谶@次地震幸存下來,老朱的愛人覺得很幸運。 地震發(fā)生后,老朱和愛人一開始還是有點擔心,隨著政府和民間救援物資不斷到位,社會秩序正逐漸恢復,地震5天后,夫婦倆決定試著拿點日用品出來售賣。 “現在社會也比較穩(wěn)定了,人總得掙錢生活,以后的事,我們先看看情況再說!崩现煺f。
恢復供水 糧食帳篷仍需援助
新華社記者從青海省水利廳了解到,經過水利部門全力搶修,4月17日下午17時,玉樹州結古鎮(zhèn)自來水廠恢復供水,上萬名群眾喝上了自來水,水質取樣監(jiān)測分析也已及時跟進。 另據民政部的消息,截至18日晚,已有28450頂棉帳篷運抵玉樹地震災區(qū)。同時運抵玉樹的救災物資還包括棉大衣36848件、棉被52000床、野戰(zhàn)食品100000份、方便食品和礦泉水共850噸、應急燈200盞、行軍床50床、毛毯50條。 目前玉樹地震災區(qū)的有關部門和援助單位都在努力抗震救災,但受災面積大、人口多,帳篷和食品供應都有限,糧食帳篷仍需大量援助。
(本版圖片均由新華社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