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4-08 作者:記者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4月7日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格在1美元兌6.8259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自去年5月25日以來的中間價新高。從4月2日走高至6.8260,到7日在此基礎上再走高一個基點,中間價的微小變化點燃了市場預期人民幣升值的高漲情緒,而“擴大人民幣匯率日均波幅區(qū)間”也成為猜測中下一步國家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可能采取的行動。 溫家寶總理此前曾明確表示,人民幣將繼續(xù)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4月6日外交部發(fā)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也說,“中方繼續(xù)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不會改變! 官方“維穩(wěn)”的基調未變,但市場的氣氛已經“蠢蠢欲動”。受美國推遲向國會提交匯率政策的報告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對美元6個月海外NDF(無本金交割遠期)4月6日盤中創(chuàng)20個月以來新高。 “正如兩會期間周小川行長所表述的,人民幣實際盯住美元的匯率安排是危機時期的特殊安排,隨著經濟復蘇形勢的確立,外部環(huán)境的企穩(wěn),人民幣恢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應當是遲早的事。”匯豐中國區(qū)經濟學家屈宏斌在其最近發(fā)布的報告中指出。 不過,屈宏斌也強調,這里的關鍵詞是恢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并非升值。人民幣匯率大幅調整的可能性非常小,最可行的仍然是重回小幅漸進升值的軌道,升值的幅度可能較之前要緩慢些,今年預計在3%至5%。 而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指出,最有可能的人民幣升值時間是今年三季度早期或夏季,以2%至3%的調整升值開始,緊隨其后的是更逐步的升值,最終年累積升值率達到4%至5%!耙驗7月底或8月初IMF將會與中國進行第四條磋商(IMF Article IV consultation),對中國的匯率政策進行評估,所以,中國有可能在這之前恢復匯率的彈性!彼f。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也表示,6月或7月或許是人民幣脫鉤美元的一個窗口。 招商銀行外匯分析師劉東亮則表示,人民幣升值應當極為謹慎,年升值幅度不宜超過2%,且1至2個季度內,匯率仍會大體持穩(wěn),波動極限在6.80。 不過,正如很多市場人士所言,可怕的不是升值,而是升值的預期。因此,伴隨著人民幣可能要適時恢復“小步快跑”節(jié)奏的預期,更多的業(yè)內人士指出,“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更重要的在于打消單邊升值的預期,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日均波幅區(qū)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笆谷嗣駧庞猩匈H(的空間),而不被別人有話說。”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稱。 在2007年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舉行前夕,中國人民銀行曾對日均波幅做過一次調整。目前,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中間價上下0.5%的幅度內浮動,歐元、日元、港幣和英鎊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當日交易中間價上下3%的幅度內浮動。 興業(yè)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再升值的空間實際有限,中國應當將著力點放在擴大波幅、培育避險市場、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上,而非此前那種單純應對國際壓力而偏重的“升值幅度”上,為人民幣完全自由浮動和國際化創(chuàng)造條件。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比僅僅強調匯率水平更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各種需求、供給,各種不同的看法在市場上自由的交易,而不是僅僅去猜測它能升值多少水平。他認為,市場上反映出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是被夸大的。原因是中國國內的相當一部分要素價格,還需要市場化的改革進程中,來正常的反映它的供求需求程度。如果把這些定價機制完善之后,人民幣出口的商品不會顯得那么便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