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1-25 作者:記者 葉建平 陳圣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地處閩南山區(qū)腹地的南靖縣,因土樓“申遺”成功,來此旅游觀光的中外游客數量持續(xù)攀升。2008年,該縣接待中外游客人數猛增至136.89萬人次,較上年增長326%。今年預計接待游客量將突破150萬人次。當地許多農民“放下鋤頭、洗腳上岸”,從事酒店、餐飲、客運、導游等行業(yè),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到土樓,當起飯店、旅館的老板,賣土特產等,輕輕松松在家門口創(chuàng)業(yè)。靠發(fā)展旅游經濟,當地群眾每月人均增收500元。
南靖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當時,南遷的漢人為了獲得穩(wěn)固的居所,沿襲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結合當地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體的土樓。經過明朝中期的發(fā)展,至明末清初到民國時期達到鼎盛,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目前南靖縣共擁有各類土樓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圓土樓1300多座,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兩樓兩群”土樓有20座,是名副其實的“福建土樓之鄉(xiāng)”。
“為了真實完整地保護土樓遺產,最近幾年,南靖縣積極通過政府引導性投入、爭取旅游發(fā)展基金等形式,積極構建多元化投資格局,突破瓶頸制約,夯實土樓綜合旅游開發(fā)基礎!睋數匦麄鞑块T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縣財政共投入資金8700萬元,用于土樓保護規(guī)劃制定、環(huán)境整治、土樓景點道路建設與改造等;撥出3700多萬元,作為文物保護專項經費,用于土樓文物修繕及文物周邊環(huán)境整治、排洪排污設施等項目建設;投入180多萬元,建設完善文物消防設施。今年,該縣還將投入2億元實施土樓旅游“十大工程”,重點抓好景區(qū)規(guī)劃、交通、景點配套、旅游商品市場等土樓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景區(qū)游客承載力。
縣里還抓住國家開發(fā)銀行政策性借款這一機遇,對全縣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捆綁,編制了《南靖縣旅游綜合開發(fā)項目》,通過各種渠道與國家開發(fā)銀行對接,爭取到2.13億元的貸款,順利建成總投資3億多元、全長53公里的山梅公路,使該縣這條通往土樓的必經之路縮短近8.5公里,整個車程由原來80分鐘縮短到僅40分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