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昔日的輝煌,卻坐看今日的衰落”,這恐怕是“老字號”留給人的總體印象。國家商務部2006年在全國實施“振興老字號工程”,重新評審認定“中華老字號”。目前,有22家“中華老字號”的廣東省,雖然各級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扶持“老字號”振興的政策,但是不少“老字號”表示,振興的關鍵還是自救。
“老字號”現狀堪憂
國家“振興老字號工程”確定用三年時間,認定1000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華老字號”,重點培育一批“中華老字號”,提高其品牌影響力,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著名自主品牌。去年底,國家商務部向首批430家符合認定要求的“中華老字號”企業(yè)授牌,其中廣東省占了22家。
有調查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有10000多家老字號企業(yè),如今已有七成“衰落”,幸存下來且形成規(guī)模效益的鳳毛麟角。
國家有關部門1993年確認的1600多家“中華老字號”,如今有七成只能勉強維持,有兩成面臨倒閉破產,而生產經營有一定規(guī)模、效益好的只有一成左右。
目前,部分老字號企業(yè)在發(fā)展中存在類似困難和問題:一是體制和觀念滯后,阻礙老字號的改革創(chuàng)新;二是產品和技術陳舊,制約老字號的價值提升;三是資金短缺、人才流失,降低老字號的發(fā)展活力;四是現代品牌意識淡薄,無法發(fā)揮品牌優(yōu)勢。
“老字號”緣何衰落
老字號經過歲月的磨礪,不少已經衰落。記者采訪了解到,“老字號”的衰落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后”。主要表現在體制落后,老字號原本姓“私”、姓“民”,20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使得老字號改姓“公”,成了政府經營的國有企業(yè)或集體企業(yè)。后來置身于改革開放后的市場經濟,面對轉型期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業(yè)競爭,“老字號”往往不能適應。
二是“老”。老字號的優(yōu)勢在于“老”,有著獨特的品牌文化;劣勢也在于“老”,企業(yè)缺乏活力。
三是“懶”。長期以來,多數老字號沒有按照現代商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自身建設和體系完善,“懶”于文化內涵的傳承與開發(fā),也“懶”于樹立“老字號”企業(yè)文化形象。
振興關鍵靠自救
“老字號”是我國的一筆寶貴財富,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歷史和品位。廣州市藥材公司總經理周路山告訴記者,雖然國家和各級政府給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但拯救、振興“老字號”,歸根結底要靠“老字號”自身努力,振興發(fā)展的最大動力是品牌價值。
廣州市藥材公司屬下的“老字號”藥品連鎖店“采芝林”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以前,“采芝林”走的是普通藥品零售的路子,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周路山告訴記者,“采芝林”2004年虧損2400多萬,2005年虧損398萬多元。但從去年開始,公司規(guī)劃“采芝林”走“參茸專家”的專業(yè)化品牌之路后,“采芝林”開始實現扭虧為盈,去年銷售收入接近兩億元。
周路山說,在藥品零售店多如牛毛的廣州,與一些平價大藥房比較,“采芝林”既沒有藥店規(guī)模優(yōu)勢,也沒有價格優(yōu)勢!安芍チ帧睕]有依靠規(guī)模擴張,也沒有靠降低價格,而是走“參茸專家”的高端線路!霸趶V州買貴重中藥材,如果在‘采芝林’買不到,就不要再找了。”周路山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