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輪調控進行到第四個月,樓市膠著依然。房價高位盤整,各方爭論不止,權威部門的數(shù)據(jù)也互相打架,連調控是否見效、空置率這樣基本的問題,都沒有一個清晰的面目。
可否讓我們把眼光放到樓市之外?這些年講了很多如何抑制投資性需求的問題,但看現(xiàn)在,確實有很多資金找不到投資的機會。稍有調控松動的蛛絲馬跡,這些錢就立刻進入樓市。
濟學家樊綱指出,錢是會像水一樣到處流,既會流向產(chǎn)品,導致通貨膨脹,也會流向資產(chǎn),導致資產(chǎn)泡沫。這么多錢從哪里來?去年貨幣供應增長28%,今年還將增長17%-18%。這么多年,貨幣增長速度長期遠遠高于GDP增長速度,國家放出來的錢太多了。 儲蓄率也很高。特別是企業(yè)儲蓄、未分配利潤,去年危機的時候企業(yè)利潤還增長18%,今年增幅會更高,他們也在尋找投資渠道。 房價更多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僅靠強硬地打壓價格很難解決根本問題。把這么多的貨幣分流出樓市,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這需要國家提供更多投資通道,比如放開壟斷行業(yè),比如允許資本流向海外。這已遠遠超出樓市的范疇。 還有消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動力問題,關涉財稅體制改革,絕非打擊囤地及國土資源部一家能解決;保障房供應,亦存在財富的轉移支付的制度改革,向富人多收錢,多抽稅,補貼窮人,雖然是一些地產(chǎn)商的心愿,但現(xiàn)有制度上并未形成轉移,向富人賣樓多收的錢,并沒有補貼給窮人,保障房資金依然捉襟見肘。 近期關于工資增長的討論也很熱烈,人們寄望,如果工資增長能趕上房價和貨幣的增幅,或許可以消解樓市的一部分問題。就像中原地產(chǎn)主席施永青說的,分配不公是中國現(xiàn)時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因此,要讓民眾的錢有來處,又有歸處,兼顧效率與公平,這遠比討論房價漲跌有意義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