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由“2月1日起工行房貸利率自動調至七折”的消息傳播半個月后,工行卻蹊蹺爽約,如此朝令夕改的“折騰”也讓許多還貸者十分惱火。(2月2日《北京商報》)
有消息稱,工行緊急叫停是因系統(tǒng)未準備好;或稱,七折房貸政策將使銀行利潤空間大受擠壓,故各銀行都互相觀望遲遲不出細則。無論如何,銀行朝令夕改的做法,都有悖信用原則。 在金融行業(yè),個人信用檔案越來越被重視,我國迄今已為1300多萬戶企業(yè)和近六億自然人建立了個人信用檔案。前不久,央行已聯(lián)合國家多個部委下發(fā)通知,擬把水電氣費等繳納情況載入個人信用檔案。 但信用的天平常常在客戶和銀行之間發(fā)生傾斜。銀行方面對客戶的信用標準向來嚴格,有時近乎苛刻,就拿“全額罰息”
的條款來說,長期以來,信用卡行業(yè)都是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北京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則案例,某持卡人當月刷卡消費近4萬元,因疏忽少還了0.24元,結果還是被銀行“全額罰息”,仍在下個月為此支付800多元的利息。而一旦涉及銀行自身利益時,則把“信用”二字拋在了腦后。 在完善信用機制方面,銀行理應作出表率,嚴以律己,帶頭守信。當按揭客戶違約時,銀行會毫不留情地作出處罰,并記入個人信用檔案;同理,此次工行爽約,也應對按揭客戶有所交代。信用檔案應該是對稱平等的,不應該由銀行方面單方建立,也不應該是銀行對客戶的單向約束,我認為銀行自身也該建立信用檔案。 銀行在利率調整方面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按揭客戶為之心動。銀行方面出臺各項政策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失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