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日起,“限塑令”已在全國范圍實施。厚度小于0.025
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將被禁止生產(chǎn)、銷售,其他種類的塑料購物袋則為有償使用,塑料袋的費用由消費者買單。可以預見的是,“限塑令”將為消費者帶來諸多“不便”,因為既往的消費習慣將可能大大改變;但“限塑令”同時能帶來環(huán),F(xiàn)狀的改觀,畢竟,塑料袋所帶來的“白色污染”絕非能夠小視。
作為一種環(huán)保意識的引導,“限塑令”若有效實施,其作用應是相當可觀的。塑料袋的有償使用或禁止使用,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早已開始,而從整個世界范圍來看,也已經(jīng)有了普及的趨勢。類似于“限塑令”的措施之普及,實則也是環(huán)保由意識層面到生活層面的普及,說明人們致力于環(huán)保的努力,有了更多成熟、具體方式,不再僅僅是理念的宣揚。 不可否認,“限塑令”雖依助市場行為而推行,但也多少有點強制的意味。使用了塑料袋就應當買單,但這同時也限制了商家無償提供的意愿,是為“強制”。不過,這種“強制”并非阻拒市場交易的自由,而是引導、催生商家和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塑料袋帶來巨大的“白色污染”,塑料袋因為這種潛在的影響,其是否有償使用就不再只屬于私域中的問題,而涉及到有關公共利益的問題。日常消費中的潛在環(huán)保威脅,或者其他潛在的公共利益之負面影響,都應有類似于“限塑令”的措施,為消費雙方附加應有的責任意識。 另一方面,“限塑令”也是諸多環(huán)保努力當中較為務實的一種。環(huán)保需要理念的倡導、意識的宣揚,但也絕非能單純依賴倡導、宣揚的方式。內(nèi)心的環(huán)保自覺,相信多數(shù)人都有。畢竟,人人都有美化家園的愿望。但這種愿望,不是能輕易變成行為的自覺。人總有惰性的一面,這種惰性會在生活習慣上被固化,以致于無法輕易擺脫。 僅從塑料袋的使用來看,我們因為這種方便、快捷的購物袋,再難以回到“菜籃子”的時代。越是方便的,越容易被接受,越容易被推廣。當塑料袋的使用已成為我們消費生活的習慣時,無論訴諸何種環(huán)保意識宣揚的努力,都不太能輕易丟掉它。消費生活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消費習慣是生活習慣的一種,而這樣的習慣,有時是根深蒂固的,并非每個人都能有意識的去嘗試改變。 “限塑令”的意義,在于讓使用塑料袋的“方便”的一面繼續(xù),而“無償”的一面終止。為塑料袋而買單,人們會慢慢習慣少用甚至不用。既往的消費習慣可以保持,但因為買單而有了選擇替代物的想法,例如,現(xiàn)在已有不少人開始選擇布袋去購物了。因此,有了思考選擇其他替代物的可能,使用塑料袋的消費習慣就有了被改變的可能。當然,有償使用的方式可以看作一種引導的方式。當不使用塑料袋成為新的消費生活之習慣,環(huán)保的自覺也就有了生活習慣的基礎。 任何環(huán)保的意識并非憑空而來,它需要依助生活習慣的基礎。 環(huán)保意識,需要進入到生活習慣中,從生活的細節(jié)滲入到我們的行為方式里。因此,“限塑令”的施行,有助環(huán)保理念的進步,更有助環(huán)保習慣的養(yǎng)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