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5-31 作者:李允峰 來源:證券時報 |
|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和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違法行為。 從“蒜你狠”到“豆你玩”,農產品價格扶搖直上,叫大眾是一個目瞪口呆,敢情農產品價格可以比股票價格都刺激啊。但是,哄抬價格者為什么選擇了農產品呢?這個問題卻是值得我們整個社會反思的。這些瘋狂的游資,在炒完房子之后,是炒黃金,炒完黃金之后是農產品。從他們的炒作路線和規(guī)律上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游資,這些價格哄抬者,其實是眼光毒辣的,因為在他們的炒作之后,無論是黃金還是房子,其價格都上去之后卻沒有下來。這說明啥?說明哄抬價格者并非是盲目地炒作,而是找準了社會上某些被低估的資源,其價值發(fā)現(xiàn)功能卻是不能不叫人佩服的。 哄抬價格者還摸準了投資者和大眾的致命弱點,那就是怕兜里的人民幣貶值,怕錢越來越“毛”了。房子你前年不買,去年后悔;去年不買,今年后悔,價格就下不來了,黃金也是如此。相對于房子和黃金來說,我們大眾的腰包是越來越不值錢。這才是人們恐慌的原因,這也是哄抬價格者能夠充分運用的心理規(guī)律。 一方面是某些具有貨幣屬性的資源品種價格被爆炒,另外一方面是兜里的人民幣有發(fā)“毛”的擔心和恐懼,正是兩者的結合讓哄抬價格者在好些領域里如魚得水,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對著這一現(xiàn)象,管理層進行干預和打擊,老百姓是舉高雙手贊成,但僅僅打擊哄抬者是治標不治本,我們還應該從更高層次或者說更進一步的措施里去消除這種社會現(xiàn)象。 農產品價格合理嗎?如果合理,為什么那么多農民工外出打工?如果農民依靠自己的土地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農產品因為牽扯到社會穩(wěn)定,以及因為農民缺乏代言人,農產品就要付出被低估的代價的話,這種扭曲必然是要爆發(fā)的。盡管國家采取各種補貼措施鼓勵農民種地,但從經濟收入的角度講,在很多地方,農民種一年地的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收入多。這種情況下,難道農產品價格被高估了嗎?即便是綠豆不值12元一斤,但我們的糧食整體價格大大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同樣也是不正常的。 再反思一下,我們的再投資多少多少萬億刺激經濟發(fā)展,那么多錢是怎么來的?如果說是政府印刷出來的,是否也構成了讓老百姓兜里的錢貶值的理由呢?如果經濟發(fā)展一直依靠這種刺激經濟的做法做下去,人們對人民幣的貨幣信任感就會降低,或者說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就會更強烈,農產品價格就可能打不下去。 總之,如果農產品價格不恢復到讓農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管理層不繼續(xù)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下功夫,依然靠土地財政和刺激經濟發(fā)展的傳統(tǒng)路徑,僅僅嚇唬嚇唬房地產行業(yè),連房子價格都無法恢復到合理價格的話,農產品價不是僅僅依靠打擊價格哄抬者就能夠解決問題的。這或許是筆者對農產品價格暴漲的一個另類解讀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