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我國已處于國際貿易摩擦的中心地帶。今年以來,國外對華貿易救濟案件激增,案值越來越大,貿易救濟措施也趨于多樣化,各行業(yè)反傾銷、反補貼和“特!卑笣u成焦點。 日前(12月初),商務部發(fā)布的《全球貿易摩擦研究報告》指出,由于金融危機對實體產業(yè)的沖擊,WTO成員再次頻繁使用貿易救濟措施來保護區(qū)內的產業(y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今年已有19個國家(地區(qū))對我國產品發(fā)起101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超過116.8億美元。 尤其是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在增加,今年1~9月,美國對我國發(fā)起貿易救濟調查14起,涉案總額達58.4億美元,同比大幅上升。與此同時,涉案產品也日趨多樣化,石墨電極、輪胎、銅版紙、油井管、無縫鋼管等產品,成為美國對華頻頻發(fā)起貿易救濟調查的“重災區(qū)”。 毋庸諱言,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下滑,也使得一些國家(地區(qū))濫用看似不違反WTO規(guī)則的貿易救濟手段來轉嫁危機,它們以看似公平的華麗外衣掩蓋其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尤其是將一些貿易救濟調查針對率先走上經濟復蘇之路的中國。 商務部有關人士指出,國外對華貿易保護的領域正從貨物貿易向匯率問題、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領域擴展,貿易摩擦的爭執(zhí)點也從單個產品向整個產業(yè)擴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逆流涌動”的背后,無疑是其國內失業(yè)率居高不下、政治博弈等諸多因素作祟。然而,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關聯度越來越高的今天,任何人都不愿意再看到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所造成的悲劇重演! 彼時,由美國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引爆了一場全球貿易戰(zhàn),美國率先將2萬多種進口產品的關稅大幅提高,引發(fā)各國紛紛效仿,導致兩年內全球貿易量萎縮了三分之二! 事實上,全球經濟衰退陰影的前車之鑒,理應更加讓世界各國意識到今天“全球化”成果的彌足珍貴。然而,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美國政客們在“公平貿易”旗幟之下追求短期利益訴求,使得中國在諸多具有出口優(yōu)勢的領域頻繁遭遇貿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回潮現象無法令人忽視。 甚至,在對待中國時采用“雙重標準”,既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又按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對待。例如,在反補貼、反傾銷案中,美國一方面把針對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反補貼“大棒”砸向中國,又同時把針對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反傾銷“大刀”砍向中國。 7日,WTO總干事拉米在韓國舉辦的一場主題為“危機之后的國際貿易新秩序”國際會議上表示,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不斷增加,原因在于人們錯誤地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會對本國國內經濟發(fā)展有利,因此貿易保護主義在短時間內不會消除! 面對短時期內國際貿易摩擦頻發(fā)的形勢,我國企業(yè)也應該以“內外兼修”的心態(tài)來完成“后危機時代”的轉型! 在貿易預警機制不斷完善的同時,相關政府部門、行業(yè)協會和涉案企業(yè)也應該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強信息交流,提高應對各類貿易摩擦的敏感度,使得企業(yè)在有效的組織和協調下應對好每一個反傾銷、反補貼、特保案例的調查! 例如,備受關注的輪胎特保案中,涉案企業(yè)中策橡膠(資訊,行情)在積極應訴的同時,也在國內市場挖潛,并且努力開拓美國以外地區(qū)的國際市場,同時調整產品線、加大未被限制型號的輪胎產品對美出口力度! 在 “后危機時代”,中國企業(yè)如何突圍貿易保護主義的“圍城”?中策橡膠“內外兼修”的應對策略,無疑對國內類似涉案企業(yè)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如今,中美經濟已經在不可逆轉的全球化浪潮中逐漸成為“禍福相依”的利益共同體。相關數據顯示,30年前,中美雙邊貿易規(guī)模只有25億美元,現在已經增長了130倍,達到了3340億美元。目前,中美雙方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 面對中美雙方經濟共贏的利益訴求,美國也應該以更加開放、平和的心態(tài),調整其對華出口管制措施,在發(fā)展中解決其貿易不平衡問題,發(fā)揮其在國際貿易分工產業(yè)鏈中的優(yōu)勢,而不是頻頻揮舞著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來維護國內夕陽產業(yè)的利益! 正如WTO總干事拉米所言,全球經濟在世界范圍內依然脆弱,面對貿易流量的空前萎縮,必須發(fā)出一個清晰而可信的信息,那就是貿易保護主義不是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