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內(nèi)容簡介
2009年,奧爾罕·帕慕克應邀在哈佛大學做了六場演說,即著名的諾頓演說,此為結(jié)集。
帕慕克說,在完成《純真博物館》之后,他覺得自己在做了三十五年小說家之后,好像回到了原點,他也意識到,這原點并不是他的出發(fā)點(這也是許多人的共識)。他慢慢地在心中有了一個他所經(jīng)歷的文學旅程的意象,他覺得是時候談談了。
“我希望談論我的小說創(chuàng)作旅程,沿途經(jīng)過的站點,學習過的小說藝術和小說形式,它們加于我的限制,我對它們的抗爭和依戀。同時,我希望我的講座成為小說藝術的論文或沉思,而不是沿著記憶的巷道走一趟或者討論我個人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當代歐洲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學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爾,曾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筑。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總計已被譯為50多種語言。
其他作品:
《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雪》《黑書》《新人生》《寂靜的房子》《杰夫代特先生》《純真博物館》《別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