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言里,講述了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每個家庭都能擁有一百平方米左右大小的住房,這并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但是,怎樣實現這樣的目標呢?可能許多人又會說了,光說這些理論上的目標沒有絲毫用處,因為沒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那么,就讓我們看看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首先,讓我們先看看實現目標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沒錯,就是我們眼前的高房價。它是我們中國人要實現每戶家庭擁有一百平方米住房的最大障礙。因此,要實現目標,就應該解決中國的高房價問題。
而要解決高房價問題,我們就得先了解中國的高房價形成的原因。在本章,探討的就是高房價原因之一的人口的集中遷徙現象。
雖然在公眾輿論一片聲討聲中,高漲的房價已經成為過街的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高漲,并且實際價格已經上升到天價的房價,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幸福最大的敵人。在很多人的渲染下,似乎中國各地的房價都在上漲。
但要理性地通觀全局,房地產的事實并不完全這樣。應該有個較好的消息可以分享一下,那就是,其實房價畸高的城市并不占多數。在大多數的內地地級市,特別是絕大多數的縣城,房價其實都不算高。
這個結論,可能很多大城市的讀者第一感都是不相信。那么,我們不妨去看一下一些內陸地級市的房價。比如,安陽是河南一座相對經濟還較發(fā)達的地級市。2010年三月,我曾隨一個朋友看了一套當地的二手住房,房子位于當地市政府北門西面800米處。應該說在當地屬于一套比較好的二手住房了--在中國,凡是靠近市政府,位置總是不會差的。而其戶型為三室二廳一衛(wèi),面積是130平方米。房主的報價是38萬元,據幫助看房的中介稱再便宜兩萬也差不多。也就是說房價可能在36
萬元,相當于每平方米2769元,而且?guī)Ьb修。 這樣的價格不能算很貴吧?
2010年5月,為了進一步證實我的這一判斷,我又特意到了河北一座普通的縣城調研了下當地的房價。我了解到,在其縣城的核心區(qū),屬于上等優(yōu)質樓盤的房價也只是每平方米2500~3000元,而當地的二手房價格大多只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最重要的,在當地的百姓那里根本聽不到抱怨房價高的思想和言論。后來我又去了趟河南的開封,房價同樣如此,而且,在開封越是市中心的房價反而還越低。因為,有錢人都跟著市政府的搬遷,搬到城市西邊的新城區(qū)了。
這些城市的房價應該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梢哉f,除了浙江、江蘇、廣東、福建的一部分縣城之外,中國絕大多數普通縣城的房價都與此相仿。當然如果有人問,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這些縣城的房價漲了沒有?
的確還是漲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大多數縣城的房價還都不到每平方米一千元。雖然近年漲了,但現在的房價貴嗎?恐怕不能說貴,因在這段時間里人民收入增長的幅度可能要大大高于房價上漲的幅度。
2008年1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六”。報告稱,近30年來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增長了11倍。
如果再考慮到近些年來房屋品質的提升,以及建筑費用的上漲--包括建筑材料漲價,人工費用更是上漲了近100%,那么,這種上漲幅度就更可以理解了,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有關更多中國城市房價的信息,有興趣的話不妨到各個城市去實地考察一番,然后你就會發(fā)現,大多數城市的房價根本沒有想象之中那么恐怖,并非暴漲,暫時不要那么憤怒。
但這里就有個疑問了,為什么這些城市的房價未有多大上漲?
首先,這些城市都有較為豐沛的住房供應,而這源自于可開發(fā)土地供應充足。因為,國土資源部在分配建設土地開發(fā)指標時,并沒有更多考慮各地經濟發(fā)展情況方面的因素,而往往只依據過去城市的規(guī)模、城市的級別等僵化的數據制定土地供應計劃。這使得這些城市通常在國土資源部那里都能夠批到相對較大的建設用土地。
其次,這些城市在中國近些年來的經濟大擴張當中,通常都屬于較為落伍的那部分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速度比較慢,當然創(chuàng)造的工作機會也比較少,無法吸引和留住人口--當然,這是與那些大城市相比較而言。關于這點,我們可以從各城市人口數量的增減上看出一斑。
假如有空去讀一下很多內地城市的政府報告和政府規(guī)劃,就會發(fā)現,這些城市大都并不甘于人口數量的停滯,通常在報告和規(guī)劃中都會強調,其城市人口正在增長。很多這樣的城市都對成為“五十萬”人口或是“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充滿了渴望,甚至是夢寐以求,成為很多城市的規(guī)劃中掛在嘴邊的目標。
但事實是,很多內地城市的人口在本次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市場化的經濟繁榮周期中,并未得到擴張,甚至某些城市還由于有相當數量的本地人口流到外地,人口數量反而有所下降。對住房的需求當然就比較少了。
也因為這點,近些年,這些城市的新房銷售主要依賴于改善性住房方面的需求,而較少外來人口的新增需求。
就居民的住房條件來說,在這些城市中,相當多數量的本地居民家庭都已擁有一百多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也就是說,已經完成了我們所期望的中國人的家庭住房要達到一百平方米的目標。
即便這樣,也不見得人們在這些城市里的生活就會非常幸福。原因在這些城市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少,所以,很多人不得不離開當地到其他地方工作。也造成了一個結果:雖然房屋都非常好,而且,很多住房都進行了不錯的裝修,但就是房屋的利用率比較低,很多人其實并不在當地居住了,只在逢年過節(jié)才回來。
話說到這里,讀者或許會覺得奇怪:既然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并不高,那么為什么大家對高漲的房價反應如此激烈?
因為,雖然房價高漲的城市并不算多,但卻幾乎是當今中國最頂尖、最精華、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主宰著中國的經濟命脈的城市;它們是促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主要的,也是主導的力量。并且在這些城市居住生活工作的也是在我們這個國家里最為精華的一群人。這群人通常都年紀輕輕,已經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棟梁,并總是可以發(fā)出最主流的聲音。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在中國內地房價畸高城市的分布,就會發(fā)現,除北京、上海這兩大超級城市之外,其他都主要集中于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包括數個省份,廣東、浙江、江蘇、福建,以及山東、遼寧省內的幾座城市,除此之外還有直轄市和各省會級城市。而這些城市,無一例外的特征就是,經濟集聚能力強,外來人口多,消費能力強,各種需求都非常旺盛。
而另外很大一部分地區(qū)的房價并不高昂!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就可以使我們在解決房價問題的時候做得更有針對性一些。
因為各地的情況完全不同,所以,有些人用全國統一的統計方法去解釋如今的住房問題,往往就會鬧出大笑話,結果就會被很多人所鄙視。比如,如果僅僅從一個整體,大而化之的方法衡量,中國的住房問題似乎解決得并不錯,就如同有的經濟學者鼓吹的那樣,“中國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
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的住房配置的錯誤。有很多人沒有在他的實際生活居住地擁有住房。而且,以目前的房價形勢,未來也無法獲得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