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視覺消費的時代,談精神和永恒是稀有的,也必然是孤獨和偏執(zhí)的!盡AD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馬巖松在為《建筑家安藤忠雄》作序的時候?qū)懙馈?011年4月初,一部由世界建筑大師安藤忠雄親自執(zhí)筆的,也是他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本自傳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自傳收錄了包括安藤幼年、青年時期的私人照片、手稿、設計的建筑等上百張珍貴圖片。其中涉及到安藤忠雄本人的照片,則由攝影大師荒木經(jīng)惟親自拍攝。 “安藤大師年輕時打過拳擊,經(jīng)歷瘋狂。他把清水混凝土建筑做到極致,深具東方哲思,我喜愛到近乎崇敬。到日本拜訪他,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詼諧可愛的小老頭子!鄙钲谌f科董事長王石在談到安藤忠雄時這樣描述到。 從某一程度上講,這本書是安藤的職業(yè)濃縮軌跡。他的求學之路僅止于高中,行將畢業(yè)的時候,他的職業(yè)拳擊生涯也走到了末端。在此之后,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以打工的方式開始工作。從做家具、室內(nèi)設計到設計建筑,“邊靠一已之力去學會自己想知道的一切”。安藤始終未能進入大學學習,但這從不意味著學習的結(jié)束,他靠游歷研究建筑實體,也曾偷偷旁聽大學建筑課,在工作之余,如饑似渴地苦讀建筑教科書。可以說他從未放棄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應該學什么、怎么學,其實我現(xiàn)在也還在學”。 住吉長屋是他建筑的原點,卻也是飽受批評的處女作。然而從這一原點出發(fā)的清水混凝土建筑最終為安藤贏得了世界的認可。他以此為坐標,向各個維度發(fā)散:個人住宅、商業(yè)建筑、都市空間、斷崖建筑……對建筑的熱情,對混凝土的執(zhí)著,對住宅本質(zhì)的堅持成為他每次挑戰(zhàn)的原動力。教堂三部曲、表參道之丘、都市水岸空間、六甲山集合住宅等等,每一部作品都傳達著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如果說此前的安藤,善于將光線與風聲等抽象化的自然導入建筑內(nèi)部,之后的他,反而將建筑投入自然之中。 是自傳,但并非局限于自傳。在每一次建筑成形之后,安藤習慣性地思考,從現(xiàn)在到過去,從過去到未來。當這種思考落筆成文后,讀者不僅僅能夠看到游擊隊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的前世今生、安藤的建筑發(fā)展史,更有安藤對于全球化、孩子的教育、環(huán)保問題,乃至日本精神的思考。 而對于安藤本人,他并沒有寄予這本書怎樣的使命,他說:“這本小書并非什么鴻篇巨制的成功錄,倘若在中國,哪怕只一人也好,讀了這本記錄我磕磕絆絆、跌倒卻總要爬起來的自傳,而獲得更多的生存勇氣,那才是鄙人之大幸! 本書的策劃編輯劉立在看完全部的譯稿后由衷的感慨:這是一本極為誠實的自傳,安藤忠雄在書中毫不保留剖析了自己與自己的想法,甚至頑固的個性。這本書的動人之處并不是安藤先生辛酸苦澀的成名之路,而是他那自始至終心心念念,想要再多作一點什么的急切與熱情。
|